化学方面的专家到位,下面要招募的是大炮与火箭弹方面的专家,张振华准备招募十五名。
穿越宝典里面有107火箭弹的技术图纸,分身每天除了完成召唤任务,就是根据张振华传过来的记忆碎片,将图纸画出来。
火箭发动机燃料配方及配比,还有各种技术要求,都列在了单子上,专家们虽然死了好几年,但是只要学习了最新的知识,肯定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钢材和燃料。
现在的设备非常落后,等更新彼得之城的设备后,做出来的107火箭炮实物,就算没有原来那么大威力和射程,想来也只是在这个基础上打了个折,至于打几折,就要看他们的手艺了。
至于什么时候能看到实物107火箭弹,张振华给他们定了一个要求——半年!
机械工程专家能够设计改进火炮的机械结构,确保火炮的稳定性和打击精度,同时还能优化火炮的制造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弹道学专家可以精确计算火箭炮的飞行轨迹,优化飞行参数,提高命中率和射程,曾经在一线战场,为火炮控制提供技术支持,确保对敌人精准斩首。
炮弹轨迹计算、空气动力学、炮击姿态控制等特长,注定了这个位置相当重要。
用老李的话来说,这就是他的心头肉。
107火箭炮也就几公里的射程,以后能不能搞出十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乃至上百公里的穿天猴,都由他们说的算。
材料科学专家主要研究开发适用于火箭炮的新型材料,提高火箭炮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还能优化材料的热处理工艺,提升火箭炮的整体性能。
他们几人都是刚死没多久,生前是喀秋莎火箭炮研究团队非核心技术人员。
在核心研究员先成功转移后,他们等待转移途中,被汉斯猫炮火精准覆盖。
怎么说呢,张振华让泡面头好好安抚他们,自己一个人偷着乐,在脸上捏了好几下,才把笑僵硬的肌肉捏回位。
这可真是太好了!
这几人擅长研究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的材料强度和耐久性,以及热处理工艺。
有了他们的加入,除了能有效提升火箭炮的整体性能,还可以尝试优化一下子弹生产工艺。
在以十万为单位的生产线上,哪怕优化5%,这也是相当可观的数量。
最后几个位置给了化学与爆炸物专家,他们研究并开发高性能炸药的同时,还需要琢磨火箭推进剂的改良。
不是火箭弹,是那个能飞上大气层的火箭。
第二赛季末期,小胡子可是有了嗷嗷叫的大火箭,就是用途有些受眼光限制,他可不会。
要是真能根据他的思路,研制出跨时代嗷嗷叫的大火箭,这将改写第二赛季的进程!
不过他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着手优化子弹发射药以及底火,要向正规化系统化看齐。
十几名火炮还有火箭炮专家,在张振华的大雕像前侃侃而谈,彼此都是一个时代的人,就算没有见过,听也听过,学术圈并不大。
几人分享张振华布置的任务,不由得摇了摇头,感叹技术进步太快,他们要学的还很多。
不过只是要求他们半年内,仿制出107火箭炮以及107火箭弹,有点太小看专家的含金量了吧。
只要设备还有材料跟得上,在规定时间内,他们甚至能多出一个月来调试装备。
更别提设计出拖拽式、牵引式这几种形式的火箭炮了,都是小儿科。
刚才提到的107火箭炮图纸只是小菜一碟,真正的硬菜是堆起来一米多高的运-5运输机图纸。
这是一款双翼轻型多用途运输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他给了这批数量最多的专家半年时间,但是数量没有要求死,半年内能看到试验机型即可。
考虑到运输机的生产,需要整个振华工业的配合,所以招募了三十名专家。
航空发动机设计与制造,离不开热力学与流体力学的专家,他们能够设计更高效、更耐用的发动机,通过优化燃烧过程和气流路径,来提高功率和燃油效率。
航空材料学专家负责开发制造,能承受高温、高压、高速运转的新型材料,比如轻质合金、高温陶瓷和特殊涂层,用来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寿命。
现在有了现成的资料,他们要做的是补上下线这几年落下的科技,然后吃透技术图纸。
生产出运-5后,研制喷气式发动机,将会是他们的重要工作之一。
有了发动机,其他方面的专家自然少不了,精密机械工程师擅长制造高精度零件并组装测试。
他们除了要确保发动机内部零件的精确配合,还要调试发动机和机体的配合,以达到最佳工况,不会在空中掉链子。
装配工艺专家负责发动机的组装流程,确保所有部件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装配,达到最佳性能的同时,尽可能减少飞行中的故障。
电气工程师设计螺旋桨发动机的点火系统,燃油喷射系统以及电子控制系统,提高发动机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用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个时候的螺旋桨飞机就是一辆小汽车,发动机是核心中的核心。
一旦空中熄火,小飞机还好,可以靠着质量轻滑翔降落,运气好还可以在空中重新打着。
要是大飞机可就麻烦了,一旦熄火必定高度狂掉,就算有机翼,也不能保证在掉落这段时间内,有足够升力让他起死回生,重新打着发动机。
所以电气工程师还有航空电子专家的位置,对于飞机来说不容小觑,他们一个能在危急时刻,让你从容不迫的操控飞机重回蓝天。
一个能在危急时刻,让温度、压力、高度、转速等传感器和仪表,精准显示当前状态,让你救机时,能时刻了解飞机目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