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刘家畈的管理者们是希望叶青萝的作坊好好经营下去的,这关乎刘家畈用工前景。
不管是谁得到这份工作于家里都是一笔不错进帐,何况叶青萝的作坊要的是会针线手艺的女子,连小姑娘都有机会进作坊。
本来就在家里做绣品换钱贴补家用的妇人几乎每家都有。
丫头打小也会学,因而十岁左右的小丫头除了特别愚钝学不会的,几乎都能绣帕子。
稍微手巧的都能轻松完成十几种绣线,也会绣一些简单的小绣件。
但是村里绣娘卖给绣庄的绣品就没几个高价的。
一是绣布便宜质量自然入不得富贵人家的眼,一是大件好绣品固然能卖高价,却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完成。
农家琐事多,妇人也只能在家里家外的忙碌之余来绣花。
除了洗衣做饭、看顾孩子、缝衣纳鞋,还得家里没有病人照顾,哪能一直坐在绣架前专注绣花?
倒不如利用零碎的空闲绣一些帕子、团扇绣面,攒几天就能卖一次换些现钱贴补家用,更方便实惠。
这就是村妇村姑们哪怕绣艺还行也只能选择同一条路的原因,镇上绣庄当然也不会有高价。
高价收了货,铺子还怎么赚钱?
去县城绣庄能要价高一点,但是路远啊,坐驴车花费高还耗时间,进城还要给钱。
也怕进了县城人生地不熟的被人一文不给骗去绣品,岂不更加吃亏?
因而,想去县城卖绣品的农妇几乎没有,小姑娘更不可能。
如今有人要将作坊建在村子里。
不出村也能通过自己的绣花手艺赚钱了,直接拿工钱不是比自己去绣庄给掌柜挑拣压价更稳当?
缝衣裳的针线活儿不更是每个女子成长中必学手艺?
都不用问哪家有没有会这门手艺的人,村长和耆老们就很清楚,随便挑得出几十个人手来的。
刘有成将这些需求一说,一群老头们就笑得老脸褶子开了花,答应先拟个清单出来给萝丫头自己挑选。
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们的自信。
只不过今天量了地,清单还没有最后完成,刘有成又去了石坡镇才回来就直接过来了。
叶青萝知道刘家畈不缺人手,宅地买下后面建作坊就没难度了。
但她没忘记大堂哥的提醒,便将那些话又转给大舅。
“大舅,作坊建在刘家畈,也不能只靠着亲戚情分让人自觉遵守规矩,还得有人管事。”
“大堂哥说了这些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之后,我也认真想了几遍,有两个解决办法。”
“一个是直接请村长或耆老出来管事,有他们镇着自然不容易闹事,但参与管事的人多了意见和心思也容易多,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第二个就是请外公和外婆出来管事,我给工钱……大舅你先别忙着拒绝,作坊要安稳经营下去,肯定是要管事的。”
“酒楼有掌柜、厨房有掌厨、采买还有大小管事,库房要人管,伙计里也还有需要带头的大伙计呢。”
“作坊交给外公外婆来管,才是真正对作坊以及对叶家负责的,那是我的亲外公、亲外婆,他们心里向着我,我自己也放心。”
“对刘家畈那边,也是刘家人管刘家人,辈份也在这里,哪个婶子伯娘舅娘表嫂出来当刺头儿?”
“遇到一些事情,外公外婆也能站在我这边考量而处理事情,处理不好时就辛苦大舅你及时搭把手了。”
“还有作坊做工的人,我要用的是分工制。”
“比方说一身衣裙,按照我的图样将同一款衣裙要做十身出来,并非安排十人来负责。”
“而是首先有一组人只负责裁剪衣料,一组人负责上衣、一组人负责下裙、一组人负责绣花,还有一组人负责缝制腰带或做一些小饰品。”
“每一组人可能有十人,每个人只需要负责自己手里的活儿不用管别人,到最后这十身同款的衣裙可能一天就完成了。”
“当然绣花这道工序在后面,第一天别人缝衣时,负责绣花的人可以参与裁剪衣料,不会闲着。”
“绣花的人任务进度肯定不如缝衣的人,一天完成不了进度,但是绣花的人工钱比缝衣的人要高些,不用担心花费时间多而赚得少。”
“上衣、下裙、外袍、长衫、男子成衣、女子成衣都分组,各自完成入库时才会按我完整图样归置一处,包括腰封和饰物。”
“按照不同分组花费时间不同来计件数算工钱,价格也会不一样。”
“就像我这样身个的衣裙分组后一天能完成,绣花可能需要两三天。”
“像我堂哥这样身量的读书人长衫,按我的裁剪方式缝制,可能也只需要一天。”
“按农家常用的手艺缝制一天是缝不完的,绣花不如女裙多,却是一天到两天足够了。”
“因而进作坊的人手最后也会根据手艺安排进哪一组。”
“不认真干活或隐瞒手艺不行而做坏了衣料,是没有工钱还要被辞退不允许继续留在作坊的。”
“我这些要求,大舅在挑选好进作坊名单后与人签一下用工契书。”
“我自己出面去说怕刘家畈的人瞧我年轻而不够重视,到时出了问题逃避责任还要撕扯矛盾。”
“有了用工契书就好说事了,至于契书要如何签,等我月底与顾公子商量了就拟出来。”
“镇上成衣铺子是有作坊的,还有一些布庄也会养着一批绣娘,她们做工肯定都是要签用工契书的,也会有规矩要守。”
“我们也是作坊,成衣好不好卖,质量是肯定要过关的。”
“作坊管事我交给外公外婆,实则还是要辛苦大舅看顾。”
“除了每天监督做工,处理作坊里的事情,布料放出、成衣入库清点、计件入帐这些,都要有帐本。”
“记帐的事在刘家畈的表哥当中挑选一个出来,要有主见、能处理事情,将来成衣出库与来拖货的伙计管事对接不出岔子。”
叶青萝将作坊经营方式、分工和做工要求说了一遍之后,又想到除了管理还得有帐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