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车进了仙桂村,一些在外头闲话的村里人看见他们驴车回来还有些惊讶。
“青枫怎么就回来了,不在王家住一晚?”他们以为叶青枫是从下河村回来的。
叶青枫笑道:“媳妇和孩子在王家住着呢,我去刘家畈接了二叔家回来。”
又有人诧异了。
“你二叔家没在刘家吃了晚饭再回?”这不都有驴车了吗,从隔壁村子回来也不要多少时间呀。
“二叔身子还没好利落,要回来歇着呢。”
叶青枫不说都忙尤其是堂妹还忙着赶话本进度呢,他以二叔身体原因需要休息做理由。
村里人顿时恍然,改口道:“那是要好生歇着。”
叶青枫随口应和了几句,驴车未减速就这么过去了,很快下田畈穿过了田畻,上坡回了叶家。
叶青彦正坐在东厢中间屋的窗前,开着窗子在看书,听见驴车动静一抬头,顿时露出了笑容。
比预计的时间晚了一刻钟,可总算是回来了。
三兄弟最先跳下驴车,叶青萝随后也下了驴车,叶青彦走过来扶二叔下车,叶刘氏在后头拿着拐杖。
叶长贵回到家不由长吁了一口气,露出了笑容,感慨道:“还是在家里舒坦啊。”
走亲戚热闹是热闹,但也要应付许多人,光是寒暄就要不少时间,确实也是累人的。
叶青萝打开自己的屋门,将棉纸包着没再送人的剩下几支小毫毛笔放回方桌一角的小方篮中。
那小方篮中还有几支小毫、中毫和描花样子的硬尖笔,还有墨条,都是她上回为了过年买的。
就是用来在正月里走亲戚遇上读书的表哥表弟们就拿来当年礼送他们的。
自家弟弟们的压岁钱早就给了每人一吊钱,铭儿给的是一块梅花银饼子,青莲给的是一对云纱娟花价二十文。
今天给学表哥的中毫笔价三十文,给刘冬表弟的小毫笔价二十文。
其实都不便宜,只不过换一种给法没有直接给钱打眼。
毕竟长辈们才给六文钱,她出手就是二、三十文的给,岂不是拂了长辈们的颜面?
后来在岔道那儿被一群小表弟们拜年,这种情况可不是她主动给压岁钱的,每人两文大家开心一下、影响力却能减至最小,不算出风头了。
叶青彦帮着将那一筐装了铜钱的筐拿来东厢,二叔说都是姐弟几个的压岁钱,让姐弟自己数自己那一份。
“好了,我也回去写字去,晚上若水不够用就过去喊我来挑。”叶青彦拿着自己的书和茶具准备走,又叮嘱了堂弟几句。
叶青宇连忙答应了一声,又转向另一边屋说道:“姐姐,我们屋暖和,我们就在自己屋里读书了。”
“知道啦,那也要把我屋里的炕烧起来呀。”叶青萝连忙喊了一句。
叶青宇才想起来姐姐屋里早上就没添柴了,忙答应一声就去抱柴。
叶青彦在门口又问了一下叶青萝话本子的进度,知道等他上学时能交上一册,这才放心地走了。
叶青宇忙着给姐姐烧炕,叶青萝就带着青宣青安在中间屋里数那些铜钱。
筐里装的都是刘家畈拜年所得,三兄弟自己腰间的荷包里装着的是姐姐给他们的两文。
姐弟压岁钱都是均数便也不难数,很快按每一处所得分了出来,剩在筐里的就是叶青宇的。
叶青萝拿着自己的压岁钱回屋时还在暗道可惜,没有找到机会将弟弟们的压岁钱也放进空间试试。
好在这些钱也不多,应该还是激不起什么水花。
也因此她还是没将这些钱急着放进空间,而是塞进了衣箱里。
天色还早,屋里暖和起来后,叶青萝换好在家惯穿的细葛布棉衣棉裤后,还是铺纸研墨开始赶话本进度了。
三兄弟在自己屋里也开始写字,姐姐在刘家说写要多写才好看,他们如今有纸有笔岂能懈怠?
回家路上,姐姐问他们与表兄弟们聊科举和读书心得可有收获,怎么会没收获呢?
他们知道表兄弟们也要认真读书了,他们有那么多书可以读比其他人更有优势,岂能落后?
叶青宇心里已经有了卷的意志,叶青宣见状也有了危机意识,只有小青安还茫然不知危机四起,不过是哥哥们写字,他也要写字。
虽说才正月初二,但在叶家清静的日子里又和平日没什么不同了。
第二天早起,三兄弟就恢复了晨跑。
他们在村里跑了一圈儿很快就惊动了一群少年们跟上,有的还在打呵欠,有的在笑着调侃……
这年就过完了吗?就要开始为新的一年勤奋读书了吗?
得知萝姐姐过年就没停过写话本子,只要得空就赶书稿进度,少年们调侃的心思顿时默了默,咋舌之余全是佩服。
原本还有些不太情愿就恢复读书状态的少年们,心里也燃起了斗志。
萝姐姐一个小姑娘都这么拼,他们男子汉还能落后?
三兄弟没想到出门跑个步,又招来一群准备卷读书的对手……
上午,张唯赶着驴车载着陈家人进了仙桂村。
老太太早就盼着闺女一家还有外孙女婿来呢,在门前张望好几回了,看到他们到了顿时老脸笑开了花。
叶青萝一早在屋里写字,还是陈嫣带着张唯过来这边拜年,陈光陈亮还有陈杏也过来找二舅讨压岁钱,她才知道陈家人已经到了。
叶长贵和叶刘氏一大早又在厨房里忙着做吃的,不过今天不是肉包也不是红豆糕、南瓜饼。
看着外甥和外甥女还有大外甥女婿来拜年,叶长贵很是高兴,给他们压岁钱也是三十文。
这次却是出嫁的陈嫣和她夫婿张唯也都得了,每人三十文。
在刘家,刘夏和周平可是没有的。
没有不分场合的恶劣态度,叶家这边气氛比刘家那边好多了,一屋子说说笑笑很是热闹。
叶青萝也过来给了陈光陈亮每人一支小毫笔,给了陈杏一对腊梅的云纱绢花,把小朋友们都高兴得原地蹦跳了。
二房这边堂屋成了库房,叶刘氏就端着两大碗炒好的芝麻糯米球送去老宅,大家都转去老宅那边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