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陆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龙口县,战斗已经结束,现在该是清点战利品的时候了。

牛四根已经带着警备旅的官兵奔着小日本的特高课去了,一般情况下日占区每个县的宪兵队和特高课都是在一起的,不过龙口的宪兵队跟特高课却是分开办公的,所以徐十九把这差事交给了牛四根的警备旅,其实就是想让他们发点儿小财。

警备旅的官兵在鲤鱼嘴、县城连续打了两仗,人也死了,如果不给他们点儿甜头,那是绝然难以服众的,也不利于人心的聚拢,说到底,警备旅不是什么中央军,他们甚至于连地方杂牌都算不上,你不能对他们的觉悟期望太高。

徐十九却带着高慎行直奔宪兵队的仓库而来。

高慎行边走边道:“老徐,我听说便衣队的驻地可是跟小日本的特高课挨在一起,你让牛四根的警备旅去抄小日本的特高课,岂不是把便衣队这块肥肉也送牛四根他们嘴里?言三拳的便衣队作恶多端,攒下的家当估计不会少哦。

“便衣队就再会搜刮,不到一年时间又能攒下多少家当?再说了,便衣队搜刮了钱财还不得向小日本进贡,自己又能留几个?”徐十九不以为然道,“还有,你不能对牛四根的警备旅期望太高,他们毕竟不是正规军。”

“也是,对这伙伪军还真不能要求太高。”

“什么伪军,现在他们也是十九支队的弟兄了。”

“老徐,你要真打算收编这伙伪军,回头可得让花和尚好好整顿整顿,别到时候他们加进来,咱们十九支队战斗力没加强多少,名声却他们给糟蹋了。”对牛四根本人,高慎行还是信得过的,但对于警备旅的伪军官兵,高慎行却明显不信任。

别的先不说,警备旅在鲤鱼嘴伏击、攻打龙口县城这两仗中的表现就不咋样,尤其是攻打宪兵队司令部,警备旅的人畏敌怯战、贪生怕死的特点便暴露无遗,说白了吧,这其实就是一群老兵油子,吃拿卡要是样样在行,上阵杀敌就稀松平常。

徐十九点头,这事他也已经在考虑,并准备找个机会跟牛四根谈谈了。

徐十九又道:“不过咱们也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这些人身上,咱们还得有自己真正的部队,否则要紧时候是要吃大亏的。”

眼下十九支队的成分还是太杂,有十九大队的老兵,有土匪、有川军,现在又加进来了伪军,搞不好以后还会有军统的人,这么一支成分极复杂的队伍,你就再整顿再训练,也不可能把他们练成令行禁止的正规军。

毕竟,不论土匪、川军还是伪军,他们的许多积习是多年养成的,想改也改不了,非要强行去改,没准还会逼出什么乱子来,所以,还不如索性招募些新兵,新兵就像白纸,好好训练一下,还是可以练出一支精兵来。

高慎行道:“现在整个龙口县都是咱们的地盘,你还怕招不到兵?”

“有了兵,还得有枪啊,总不能让弟兄们赤手空拳去跟小日本拼。”说话间,两人已经走到了一长排平房前,这便是宪兵队司令部的仓库,每座库房的墙壁上还残留着前清年间留下的“禁”字,还有小日本刷上去“大东亚共荣”字样,徐十九又道,“现在我就指着这仓库里的军需了,小日本可千万不要让我失望才好。”

每座库房的大门都紧闭着,门上还落了大铁锁。

黑瞎子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把大铁锤,照着其中一座库房大门上的铁锁就砸下去,只听得“咣当”一声,锁落门开,再用力一推,紧才的、沉重的木门便在刺耳的“嘎吱”声中缓缓打了开来。

走进库房,里面却码放着一排排的麻包。

李牧拔出刺刀,照着其中一个麻包刺下,再一剌,便将麻包剌开了一个口子,黄澄澄的麦粒便哗啦啦流出,李牧回过头望着徐十九,大声道:“大队长,全部都是麦子,全部都是麦子啊,这下咱们的口粮可有着落了,哈哈。”

“瞧你那点出息,一点麦子就高兴成这样。”高慎行走上来,照着李牧后脑勺上虚虚地扇了一巴掌,他知道,徐十九现在最想要的并不是粮食,十九支队现在占了县城,还用担心没饭吃?十九支队现在最缺的是军火。

果不其然,看到满屋子都是小麦,徐十九便直接去了下一间。

遗憾的是,下一间库房里存放的还是麦子,连续十间库房装的都是麦子,少说也有一百多万斤,这对于龙口这么个小县来说,简直无法想象,真不知道小日本是怎么搜刮来的,估计连父老乡亲的口粮都给搜刮于净了。

随着中日战争持续深入,小日本的战线越拉越长,投入的兵力也越来越多,相应的,后勤供应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武器装备方面,甚至连国内的教学用枪都征用了,物资供应尤其是粮食供应方面压力更大。

说到底,小日本只是个弹丸岛国,粮食产量有限,要想供应上百万军队在异国他乡持续作战,这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事实上,从南京保卫战开始,小日本的军粮供应就已经开始变紧张,时任第ll军司令官的柳川平助因此下达了各师团就地征粮的口令,柳川平助的这一口头命令最终也直接导致了小日本在京沪地区的烧杀掳掠。

到了民国p年,小日本的粮食供应越发紧张,国内粮价已经暴涨了十几倍

为了缓解粮荒,从广大日占区征粮就成了必然,龙口县也是刚完成夏粮征收,只是还没有来得及转运池州,结果就便宜了皖南抗日救国军。

最后一间库房,储存的却是满满一屋子的熏肉。

最后徐十九只在整个仓库最角落的一间小屋里,找到了少量的军火,却也只有几百枝汉阳造步枪,六七挺捷克式轻机枪,还有一挺老黄牛,除了这些国造军火,还有少量日械,不过数量就更加稀少,装备一个排都不够。

日械保养不错,可国造军火却大多已经生锈了,尤其是那挺马克沁,套筒中间瘪落,还破了个洞,枪机上也是锈迹斑斑,多半已经报废了,那几挺捷克式轻机枪也是不容乐观,显然,小日本自缴获这些装备之后,就几乎未经保养

李牧大失所望,皱着眉头道:“就只这些零碎?”

“有,总比没有要强一些吧?”高慎行拍了拍李牧的肩膀,宽慰道,“再说了,咱们守着龙口县这么大地盘,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还怕搞不到武器、装备吗?瞧着吧,最多半年时间,咱们就什么装备都齐全了。”

高慎行这话,还真不是瞎说,松沪会战、南京保卫战还有武汉会战,国军一路溃败,不知道有多少装备、多少弹药武器遗落在敌后,这些武器装备大多流入了土匪、马贼或者各股会道门武装手中,没见龙口县的土匪全换装了?

譬如黑龙寨、青龙寨还有田老七的蛤蟆寨,装备还真不差。

打下县城后,皖南抗日救国军的名声算是打出来了,局面也算是打开了,再接下来就该整肃龙口境内各股土匪以及会道门武装了,十九支队只要能把龙口境内的土匪跟会道门武装剿灭于净,缴获的武器装备就装备一个师没准都还有余。

所以,若能从小日本宪兵队仓库里缴获些武器装备,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但既便什么都没有捞到,也不必太过失望,不管怎么说,打下龙口县,有了这么大块地盘,对于刚刚成军的皖南抗日救国军来说,都是巨大的胜利。

西陆书屋推荐阅读:明海风云南宋北中穿越之我来拯救大宋唐逗一个人的抗日谋断九州历代王朝更迭三国之弃子煌煌帝国之大秦回到明朝当海盗帝国败家子高萌预警:王爷,前方王妃来袭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血战上甘岭我的戒指通北宋皇室店小二剧透:说好的强秦,你二世而亡?系统派我来抗战三国:开局被刘大耳逼出山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汉威四海我在明朝当国公王牌兵王大汉帝国海贼王之灭世雷神武魂三国之神将殿堂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三国之从小兵崛起吞天主宰大秦女皇的骑砍之路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残王废后,倾世名相抗日之黎明的天空神级龙珠系统大唐铁肩王狄光嗣老子扶贫三年,这是大秦?三国:开局薛仁贵传承,我无敌了镇国二公子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九霄玄电快穿之影视世界明末之我若为王军旅情路带空间嫁村霸相公,被婆家团宠了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红楼大贵族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武松日记
西陆书屋搜藏榜:大唐黑科技圣主刘禅明扬天下网游之修罗剑神拽妃:王爷别太狠重生刘协:我开着坦克匡扶汉室三国最强军神唐梦千变抗日之肥胆英雄红楼琏二爷黑二代的中世纪生活丝路长河异界争霸:我能召唤神将玄奇三国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特种妖孽兵王全寝一起穿越,建设社会主义之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穿越贞观之大唐第一赌神烽火从壮士出川开始明匠冒牌皇后:我的皇上我做主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宋异姓王锦绣阖欢朕的皇后有点闲刘备长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逍遥暴君重生之嫡女风流重生商纣王镇国王侯大唐:我是穿越者,建座城怎么了活在大唐吃软饭大唐开局从了武则天流华录大明:下山退婚,你让我治国?抗战之大国崛起寒门贵公子大明:开局救下袁崇焕,朱由检彻底杀疯了女帝背后的抄家王守望军魂朕都紫金山封禅了,系统才来紫凰天下二炮小海之大闹天宫重生宋徽宗,带领大宋走向巅峰异世界霸主,从无限金钱开始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西陆书屋最新小说:我穿越来有八十万王军不过分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寒门小郎中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逐我出族?反手医圣震惊朝野!我在美利坚当兵王乱世枭雄,打猎养老婆开始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红楼:混在锦衣卫里财色兼收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女帝爱上胖流氓汉节我就上山打个猎,你让我争霸天下?手握十万精兵被赐死,叫朕如何是好?驸马威武:从卑微面首到一品皇夫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一来开无敌挂大乾杀猪匠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废物皇子开局拒绝系统大乾:逍遥皇太子花屋湘军传奇天幕:刷朱棣自白,老朱红温了!朕都要殡天了,你叫我赢在起跑线?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穿越三国当吕布我全点了谋略太子城传奇穿越古代儿孙满堂白话三国志穿越大乾:从打猎喂饱老婆开始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东周策侯府庶子:最强锦衣卫,只手遮天!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洪荒历:我的兄弟叫大禹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重生:从废太子到千古魔帝重生大乾:深山打猎爆宠小娇妻让你猎山赶海,你咋就黄袍加身了?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