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陆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具体来说,此次幽州之行,看不见的收获也分三个方面。

其一,成功地实现了远交近攻。

“远交”公孙瓒,拖延袁绍主力南下的时间。再加上有袁术拖着曹操和太史慈在寿春挡着来自豫州的威胁,就使陶应有机会进攻刘备,实现南方的统一,再北向而争中原。

其二,影响力的扩大。

对于影响力,可能很多人不以为然。

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但它却是一门很重要、很高深、也很常见的学问。

聪明的领导者,总是会有意识地去培养和扩大自己在群体中的影响力。屌丝想要出头,也必须时刻注意拓展自己的影响力。

袁术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就是他袁家的影响力。而袁术嗤笑刘备:“术生于世,未闻天下有刘备者”。这就是说刘备他家的影响力不够。

而陶应此次远征幽州,先败袁绍,再灭蹋顿。

使袁绍忌惮,让胡人胆寒。

得到公孙瓒及其手下大将们的佩服和感恩,让幽州百姓知道他陶应的仁德和勇武之名。如此种种,都意味着陶应在幽州乃至全天下影响力的扩大和提升。

其三,势力的暗中渗透。

庞统成了公孙瓒的主谋,黄忠留守渔阳泉州。这可不仅是为了对付袁绍,同时,也是一种对公孙瓒集团的暗中渗透。

后世的美帝,全世界建造军事基地,那就是军事势力的渗透。

而如今,陶应也在幽州建了两座城……武清和天津。其中武清交给公孙瓒,天津给江东驻兵,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军事渗透。

有了这两个军事基地的存在,陶应的势力就会从这两个军事基地向整个幽州持续辐射。

战略之道,重在布局。

孙子曰:善守者,守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说的,就是陶浪子现在这种情况。

……

陶应在北疆纵横捭阖的时候,荆州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周瑜死了。

还是高中的老师说得对……“人不能两次掉进同一条河里”。

如果两次掉进同一条河里,就算当时没死,过不了多久还是会死。周瑜同志用自己的生命做试验,证明了我们高中老师说的是真理。

周瑜……最后还是没能挺过来。

寒气入里,身子越来越弱。在回到襄阳半年之后,终于撒手人寰,驾鹤西去。

临死之前,叫来孙权和潘璋。

仔细吩咐了一番。

最后,孙权对周瑜道:“周兄你就放心地去吧,汝妻吾自养之。”

然后,周瑜就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而孙权则带着潘璋和潘俶,离开了襄阳城,不知所踪。

……

周瑜的死,让刘备非常伤心。

下令全城缟素。

又在襄阳的都督府摆下灵堂,停灵二十一天,每天都要去大哭一顿,每次都哭得天昏地暗。

直到已经很臭很臭了,才停止做秀,让人将周瑜拉出去埋掉。

整个襄阳的百姓,都被刘备的这种真情所感动。

这期中就包括不少才学之士。

……

当周瑜被拉出去入土为安的时候。

在襄阳城内的一座很普通的商铺中,有一位掌柜打扮的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正在漫不经心地摆弄着手中的算筹。

此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虽是商家掌柜打扮,却难掩起恢宏昂扬的气度。

眉头微皱,指节轻轻地敲击着桌面。

“陶应,刘备。刘备,陶应?”

嘴里轻轻地念叨着,似乎有着极难决定之事。沉思半晌,又拿起一旁的鹅毛扇,轻轻地搧了起来。

柜台后面,一位头发微黄、皮肤略黑的年轻女子见状,便一扭一扭地走过来,柔声劝道:“夫君,时近十月,天气寒冷,你就别搧了,可别把自己给着凉了。”

“无妨,无妨。”

那男子摇了摇头道:“为夫需要时刻保持冷静。”

这个男子,就是诸葛亮。

不过,他现在并不叫诸葛亮,而是叫……王亮。

诸葛亮是真名,而王亮是化名。至于为什么叫王亮,看过东山牧雨写的那本主角是王麻子的小说就知道了。

他的真实年龄只有十七岁。

并不是看上去那么老。脸上的胡子都是用鱼鳔胶粘上去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躲开陶应的寒鸦司人员的监视。

陶应用寒鸦司监视他的事他早就知道了,区区几个寒鸦司,又怎么骗得过他?这何况他还是一直跟“老狐狸”司马徽在一起。

旁边的那名女子便是他的结发妻子黄月英。用后世的眼光看,黄月英其实与孙权、曹彰一样,都是混血儿。

那么,问题来了。

黄月英父亲黄承彦是汉人,她母亲蔡氏是蔡瑁的大姐,也是汉人。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导致生出个女儿竟成了混血儿,这一直是历史之谜。后世的史学家们为此争论了很久。

有一种说法是:她父亲黄承彦曾经与一名西域男子握手。

还有一种说法是:有一名西域男子曾经与她父亲黄承彦握手。

究竟是谁跟谁握了手,已经很难说得清了。有几个研究历史的老头为此打破了头,最后还是谁也说服不了谁,遂成千古之谜。

……

诸葛亮回到襄阳城已经有两个多月了。此前与司马懿和徐庶游历天下,长达一年半之久。其游历的路线是从中原到西凉,从西凉到益州,最后又从益州回襄阳。

回到襄阳之后,便收到了庞统出仕陶应并且成了陶应的前军师的消息。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诸葛亮有些不淡定了。他开始为自己该投靠谁而感到有些迷茫。

此前,通过与司马徽讨论,师徒二人一致认为有可能成为天下雄主者只有三人,分别是曹操、陶应和刘备。

曹操是不可能投的。

诸葛亮是徐州琅琊人,因为曹操在徐州屠城屠村才举族迁到荆州,当时,诸葛亮才十三岁。

十三岁的小孩,看到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江河为尸体所塞而断流的……人间炼狱般的惨状。可以想象得到,他心中的阴影面积会有多大。

这种对曹操的成见,使得诸葛亮完全不可能投靠曹操。

那么,接下来就只剩下陶应和刘备。

在诸葛亮看来,陶应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诸葛亮也是有心想要投靠陶应的。但是,同样也还有一些问题让诸葛亮不敢贸做出决定。

诸葛一生唯谨慎。

这是优点,也是缺点。有时候想得太多,做决定也就慢了。包括后来蜀汉无人可用,也跟诸葛亮这种太过谨慎的性格有关。

因为,大过谨慎的性格体现在用人方面,必然影响到“授权”的问题,以及“唯才是举”的问题。

专业人才因有某种德行的瑕疵,或曾经有过某种“黑历史”而不被利用;提拔起来的人才,又因诸葛亮不采用“授权管理”而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必然就是一个无人可用的局面。

……

皱着眉头想了很久,也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

化装成老管家的司马徽从后面走了出来,看到诸葛亮的样子,便开口问道:“孔明还在择主之事为难?”

诸葛亮点了点头,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道:“还请恩师教导。”

司马徽笑了笑,开口说道:“孙子曰:兵争为利。若用于择主,其理亦然。”

诸葛亮闻言,心情豁然开朗。

然后,又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道:“多谢恩师指点!”

……

……

西陆书屋推荐阅读:寒门状元明海风云南宋北中穿越之我来拯救大宋唐逗一个人的抗日开局军火库,我让女帝跪舔谋断九州历代王朝更迭三国之弃子煌煌帝国之大秦回到明朝当海盗帝国败家子高萌预警:王爷,前方王妃来袭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血战上甘岭我的戒指通北宋皇室店小二剧透:说好的强秦,你二世而亡?系统派我来抗战三国:开局被刘大耳逼出山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汉威四海我在明朝当国公王牌兵王大汉帝国海贼王之灭世雷神武魂三国之神将殿堂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三国之从小兵崛起吞天主宰大秦女皇的骑砍之路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残王废后,倾世名相抗日之黎明的天空神级龙珠系统大唐铁肩王狄光嗣老子扶贫三年,这是大秦?三国:开局薛仁贵传承,我无敌了镇国二公子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九霄玄电快穿之影视世界明末之我若为王军旅情路带空间嫁村霸相公,被婆家团宠了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红楼大贵族
西陆书屋搜藏榜:大唐黑科技圣主刘禅明扬天下网游之修罗剑神拽妃:王爷别太狠重生刘协:我开着坦克匡扶汉室三国最强军神唐梦千变抗日之肥胆英雄红楼琏二爷黑二代的中世纪生活丝路长河异界争霸:我能召唤神将玄奇三国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特种妖孽兵王全寝一起穿越,建设社会主义之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穿越贞观之大唐第一赌神烽火从壮士出川开始明匠冒牌皇后:我的皇上我做主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宋异姓王锦绣阖欢朕的皇后有点闲刘备长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逍遥暴君重生之嫡女风流重生商纣王镇国王侯大唐:我是穿越者,建座城怎么了活在大唐吃软饭大唐开局从了武则天流华录大明:下山退婚,你让我治国?抗战之大国崛起寒门贵公子大明:开局救下袁崇焕,朱由检彻底杀疯了女帝背后的抄家王守望军魂朕都紫金山封禅了,系统才来紫凰天下二炮小海之大闹天宫重生宋徽宗,带领大宋走向巅峰异世界霸主,从无限金钱开始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西陆书屋最新小说: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红楼之阅尽十二钗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奋斗在嘉靖年间开局假世子,我反手称帝你慌什么?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开局夺嫡:从捡了个母老虎老婆开始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让你当赘婿,谁让你统治朝堂了?隋烽一品狂士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十国风华老爹入赘王府,郡主姐姐宠我如命穿越北荒,我靠打猎养活娇妻美妾堪破三千世相娘化三国双穿门:开局创飞刘备魂穿历代老祖宗,我打造了传奇世家!纨绔世子,以谋夺天下乱世郎中,开局领对千金小姐当媳妇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人在皇宫:女帝让我替婚,皇后麻了!千古一帝,从九个老婆开始人在古代,开局送我七个老婆眼睛一闭一睁,继承七个杀手女仆和亲皇子: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特战队长穿越抗战之风云再起凤凰交错,逆命妖妃寒门布衣,我从打猎到黄袍加身大秦:开局暴揍胡亥,攮死赵高互穿才知道有人图谋我武松的嫂嫂汉水东流我,最牛毒士,群臣骂我太无耻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庶民崛起俄罗斯风云录大唐:请陛下称太子!三国马通之是兄弟就来砍我国舅凶猛镇北小卒:开局满级霸王枪边荒枭龙皇朝才百万兵,六皇子他私兵千万水浒:灌口李二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