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零五十九章 未来海军将走向何方?
【修改版】
……
中央空调的嗡鸣声中,科学院的专家周老率先抬手示意,金丝眼镜在幽蓝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反光,然后清了清嗓子道:“首先感谢海军方面的邀请,能够让我们这些各行各业的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为我们海军的发展建设出谋划策。
我先抛砖引玉,有什么不当或者不同意见大家可以直接提。”
说着,周老展开准备好的稿纸然后看了在座的众人一眼说道:“从战略层面看,当前全球海洋争端已从传统海域控制权转向深海资源与电磁频谱的争夺。
我们的舰艇编队亟需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防护体系,尤其是针对高能激光与微波武器的防御......“
陈司长待周院士落座,轻轻叩了叩桌面以示尊重,说道:“周老的分析高屋建瓴,给我们打开了新视野。
我补充一些具体需求方面的思考。
这些年随舰队出海,亲眼见证战士们在南海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坚守,装备的可靠性就是战斗力。“
他调出相关舰艇编队的相关资料图片,语气转为恳切,然后说道:“咱们的舰艇编队亟需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防护体系,尤其是针对高能激光与微波武器的防御,还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
程海峰副所长笑着摆了摆手说道:“陈司长太客气了,一线的实际需求才是我们搞科研的指南针。
说起来,我得感谢吴总在论坛上的分享,给我们所那帮年轻人开了窍,连着熬了几个通宵研究。“
他举起夹满演算稿的笔记本,冲着众人示意道:“不过在舰艇隐身技术这块,我们所倒是有些新进展,还得请各位同仁指正......“
汪良工不等程海峰说完,就爽朗地笑起来打趣道:“老程这是要藏私啊!在座谁不知道你们所是舰艇研究领域的金字招牌?“
他扶正歪斜的领带,半开玩笑半认真道:“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今天关起门来都是一家人,有什么想法尽管掏出来,技术这东西,越辩越明!“
说着直接走到白板前,用马克笔划出尖锐的折线图,说道:“我就直说了,当未来海战进入智能无人化时代......“
随着发言渐入高潮,会议室内的空气愈发燥热。有人解开领口的纽扣,有人频繁擦拭眼镜,这个时候,几个穿着军装的女战士进来,拿起保温壶为众人的茶杯里面续上热水。
吴浩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茶杯边缘,直到海军装备部领导的目光转向他:“小吴,作为国防科技领域的新锐力量,浩宇科技在诸多先进武器装备技术领域都有着非常瞩目的成果。
在海军武器装备技术方面更是成果频出,这次论坛活动上更是闻名遐迩,能否谈谈你的见解?“
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吴浩放下茶杯,金属杯底与桌面碰撞出清脆声响。
他调整了一下桌上麦克风的高度,然后看着在场众人微笑道:“能与各位前辈、同仁交流,是我的荣幸。方才各位前辈的发言,既有战略高度,又紧扣实战需求,让我受益匪浅。”
他的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说道:“我认为,未来海军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融合'二字——技术融合、兵种融合,甚至是战略思维的融合。“
他从后排坐着的苏荷手中接过透明折叠平板,滑动屏幕,会议室前方的大屏幕上随即出现了相关数据信息。
边演示边讲道:“就像蜀飞的新型战机飞控系统,其毫秒级响应机制完全可以移植到舰艇的武器火控;而我们研发的量子加密技术,不仅能守护电磁防护网络,更可成为三军数据交互的安全基石。“
说到此处,他目光扫过程海峰与汪良工,然后接着说道:“程所的消声瓦、汪主任的人工智能架构,若能整合进模块化设计,或许能诞生颠覆传统的舰艇形态。“
“但比技术融合更重要的,是人的融合。当我们的舰员、飞行员、无人机操作员能通过脑机网络共享战场态势,当每艘舰艇都是智能中枢的神经元......“
他的手势在空中划出恢弘的弧线,“这才是真正的深蓝海军,一支用科技创新武装,以协同智慧驱动的现代化力量。“
听到吴浩的发言,会议室就座的诸位专家和海军方面的领导都不由的点头,认同。
坐在首座上面的领导微微点头,然后看着吴浩微笑着说道:“果然是年轻有为,刚才这一番讲述却是有自己非常独到且专业的见解,很了不起。”
领导夸赞了一句,随即笑着说道:“那你来说说当前海军,不限于我们,世界海军发展当前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或者说困境是什么?”
吴浩感受到全场投来的灼灼目光,中央空调的嗡鸣仿佛都在此刻变得清晰可闻。他轻轻转动麦克风支架,金属底座与桌面摩擦出细微的声响,像是在为思绪争取整理的时间。
“领导问到关键点上了,这个问题也是各国海军和专家所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经过深思熟虑的沉稳,说道:“世界海军发展正站在技术革命的十字路口,表面上看是装备代差的竞争,实则是整个科研体系与战略思维的较量。“
说着,他调出全球海军技术发展时间轴,红点与蓝线在屏幕上交错闪烁,然后继续说道:“电磁武器、无人舰艇、脑机接口这些前沿技术,既是机遇也是枷锁,研发投入呈指数级增长,但成果转化率却在逐年下降。“
程海峰副所长推了推老花镜,笔记本上的钢笔悬在半空,然后冲着他问道:“小吴的意思是,技术瓶颈卡在资源整合上?“
“正是如此。“吴浩滑动平板,画面切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图,每个节点都标注着不同的科研机构与企业,“
当前的研发模式像座迷宫,军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各自为战,数据壁垒、专利冲突、重复研究消耗着大量资源。
就像我们团队研发的自适应防护系统,光是与舰艇电力系统的适配,就需要协调七家单位的技术标准。“
海军装备部领导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叩击,然后若有所思的看着吴浩问道:“那破解之道呢?“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