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驿七队是个小生产队,十几户人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清河滩里,房前屋后长满了水曲柳树,让这个小村庄显得宁静而温馨,在秋日的阳光里,恬适地存在着,若不是经意寻见,或许就忘记了它的存在。
李凤岐走到村头,推开一户人家的大门,里边堆满了白生生的柳条,指头粗细,一捆捆、一摞摞地码放在屋檐下。听到有人来,一个妇女从院子里探出头来,惊异地看着他俩,如同审视着一对天外来客:“你们是收筐子的?”
李凤岐笑了,说道:“让我看看你们编的筐子,是不是比李庆都家编的好。”李凤岐说的那个李庆都,是过去清河驿编筐捏篓的好行家。那女人一听,原来是个内行,急忙拿出她刚刚编好的几个馍筐来。燕之青拿在手里,认真端详了一番,柳条均匀细腻,编织得严丝合缝,筐口拿捏到位,如同一副工艺品,燕之青笑了,说道:“大嫂,这个多少钱一个啊?”那女人好像忽然想起什么来,连忙说道:“这个,我们是编了自己用的,不卖,不卖,俺可从来没有卖过,对了,我看出来了,你不是那天给俺们讲话的李干部吗?哎呦,你看我这眼色头笨的,领导来了,你们稍等,我去喊庆林去。”女人说的庆林叫李庆林,是七队的队长,也是他们姓李的一门中唯一的党员,因为他是从部队入的党,他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
不大一会,李庆林过来了,他红着脸看着燕之青和李凤岐,说道:“二位领导,来了,怎么也不打个招呼啊?你看看,他们一个个不听话,非要编个筐捏个篓什么的,一点也闲不住,李委员,你也知道,咱七队的地少,成色也不行,种红薯啥的,跟本没收成,所以,我们收秋种麦也就快了点,社员在家,闲住没事,干点这个,不过,我们根据宋子厚书记的安排,正准备组织全生产队社员学习呢,对了,宋书记连题目都给我们想好了,有反对黑戏曲《抗日英雄武俊义》的,有反对投机倒把分子的,有讨论如何“抓革命,促生产”的……”
李庆林说话的时候,李凤岐不耐烦地说道:“李庆林,你小子还是不是个当兵的?怎么一点尿性也没有了,我问你,你必须给我说实话,这么多柳条,编出来的东西,真的就是自己用的,你小子哄谁呢?”
看着李凤岐生气的样子,李庆林尴尬地搓了搓手,说道:“多数是自己用的,也有个别人卖几个,你说这赶集上店的,咱生产队也管不了这么多不是。”李庆林依旧抵着赖。
“不诚实,你小子不诚实,我问你,县城供销社的商场里,卖的是不是你们的货,你小子是不是跟吴胖子定的有合同?”李凤岐故作愤怒地问道。
李庆林的脸色大变,说道:“李、李、李委员,这和吴主任无关,和大伙也无关,是我收了后,私自卖给他们的。”李凤岐噗哧一声笑了,说道:“你小子还挺有种,把吴胖子也给保护了下来,好,我和燕副书记不追究你怎么干,也不管你把货卖给谁,我就告诉给你一句话,这活,你们该干,至于宋子厚安排的学习任务,我看,就不必要了吧。”
李庆林这才放下心来,说道:“那行,那行。”李凤岐说道:“你也别高兴得太早,走,给我找条船,我要到红柳林里去看看。”李庆林的脸一下子又红了,说道:“李委员,那鬼不下蛋的地方,到那儿去干啥啊?”
李凤岐狡酷地一笑,说道:“你小子,管这么多干啥?我就想去旅游,就想去看看,怎么着?当年你爹,还在那儿给我养过伤呢,难道我就不兴去看看?”
李庆林挠了挠头,领着他们出了门,下到清河岸边,一条小船就横在一棵大柳树下,在河水里晃动着,摇散一河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