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陆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刘备收降吕布,一统四州,王气峥嵘。

但他并没有大局已定的轻松。

天子突然被害,刘备原计划的种田两年、迎天子东归之时顺便解决刘宠、吕布的设想落了空。

诸侯博弈、形势变化,不以刘备意志为转移。

面对刘宠、吕布异动,刘备不得不提前处置。

战事一起,四方皆应,不是想停就能停的。

打仗,粮食是个大问题。

张飞击败庞季,从刘表处敲诈了一大笔粮食,仍远远不够。

陈到自句阳,华歆自彭城,两路进发,定于卷城汇合,出使荆州。

陈到带了刘备借粮的手书。承诺今年借粮,明年将加息归还。

在东征前,刘备就要求张昭在四州内向大户富室筹粮,承诺利息。

愿借者鼓励,不借者勿强。

出借者将与左将军府签署债书,一式两份,上盖左将军印、刘备名章、张昭签字以及出借者签名。

一份债书借粮不得低于一万斛。不设上限。

出借者除得利息、可佩戴“拥军铜章”外,还能推荐子女入学宫读书。

佩戴拥军铜章,可见官不拜,可向左将军直接上书言事。

张昭被刘备的奇思妙想弄得目瞪口呆,觉得匪夷所思,似乎又有可行之处,遂在青徐豫三州试着推行。

开始时,除了徐州糜家和陶家各出借二十万斛粮食外,无人问津。

直到最近刘备破刘宠、降吕布消息传开,不少人才陡然积极起来。

梁王刘弥第一个响应,借粮二十万斛。

然后四州富室大姓纷纷向彭城云集。张昭忙得不可开交。

甚至连中山甄家、南阳蔡家,都表示愿意出借粮食。只是因为路途遥远,转运困难,方才作罢。

但这几家都趁机与刘备势力搭上了线。

张昭的兴奋形诸于纸上。已借到粮食两百万斛,与刘表此前赔款相同。

刘备还没来得及高兴,就接到田豫发来的报告,以及牵招的谢罪书。

刘备先看牵招的谢罪书。

开篇就是“末将牵招,统兵不力,折损大将,罪不容诛”。

刘备双手颤抖,一目十行地看下去,直到看见“文达为曹操伏弩重伤…伤重不治”等语。

又看见“许彪、李素、车授等曲军侯以上战死者近十人”。

不由啊呀一声,两泪飞溅!

叫道:“我道为何心悸,却是文达遇害!

许李车诸将皆忠勇之士,后起栋梁,却为曹操所杀!

曹操不除,天下难安!”

最后八个字是从牙缝里挤出。

刘备知道曹操也视自己为大敌,有过担心他会出来捣乱,但总觉得自己先行一步,曹操隔着河内,没那么容易到大河之南。

没料到曹操魄力够大,直接将河内让给麴义,让他挡住袁绍,自己非但不去取河东,先冒险南下,欲剪除牵招三军。

这点实际上出于刘备预料之外,得知消息时,正在解决吕布的关键时刻,且计算行军速度,田豫西上都不一定来得及。

但想着李通许褚皆勇猛,贾诩又是顶尖智者,当不会一败涂地。

自己所料确实没出大的偏差,曹操突袭弘农,虽屠城赤地,破坏极大,但并未实现歼灭牵招三军的目的,不得不悻悻撤到大河以北。

唯有一点料错。

两雄鏖战,战事居然如此激烈,曹操折了朱灵、徐他,刘备却折了李通、许彪等!

牵招信中称若当日坚持亲自带兵东下,留李通守潼关,或可避免李通之死。

这自然有可能。牵招极少亲自陷阵,除非军败,很难阵前折损。但李通能否面对数万西凉兵攻击,守住潼关,却不好说。

这种假设,以及牵招的后悔,都没有任何意义。

牵招派二将东下,请贾诩参军事;派蒋钦守弘农、陕县,安排妥当;又以一己之力阻挡数万西凉兵,避免其涌入弘农,糜烂河南,威胁兖豫。

有功当赏。

刘备擢升关羽、牵招为偏将军,擢升张飞、吕虔为裨将军,擢升于禁、卫靓为中郎将。

其余有功将领各有赏赐,如鲍出、陈到、曹洪等。

曹洪初入陷阵军中不过是普通一卒,每次都被刘猛派在第一线。但此人确实壮猛多力,浴血奋战之下,斩获颇多。

赏罚当以公,不可出于成见。

曹洪积功升为屯将。屯将又称百人将,已属于中层将领。

刘备摊开地图,久久盯着司隶。

要不是贾诩足智,三将勇猛,曹操扫清弘农、河南,可放西凉兵过函谷,肆虐关东。曹操自己则北取河东,于大河之右坐观刘备被袁绍、张济消耗。

曹操如今在河东,要想解决他,西边要稳住张济,东边要稳住袁绍。

张济、郭汜等,虽然勇猛,但非有远志,可以用计羁糜。汉中富庶,益州天府之国。张郭等既然饥饿,可建议其向南发展。

至于袁绍,若助其打败麴义,固然有助于剿灭曹操,但也会使得袁绍将触角伸到并州。长远来看,不符合刘备利益。

因此刘备决定帮助麴义。

麴义顶住袁绍,刘备才能不受干扰地独立解决曹操。

并州拥有表里山河之地利,最大的短板乃是人口太少。

若给予曹操时间,让其得以吞并河东、关中,那自然难制。

现在曹操总兵力达五六万,但其精锐老兵不到万人。

而刘备能够投入到灭曹之战中的精锐高达五六万人。

以五敌一,又有配重式投石机这等利器,加上刘备对曹操的重视,灭曹虽无十足的把握,也有八成的胜算。

刘备将备战之事安排下去,护送李通等人遗体的队伍也进了颍川。刘备亲自扶灵至朗陵。

李通生于公元168年,本年仅二十六岁。

其长子李绪年方五岁,次子李基年方三岁,还在懵懂年纪,只知道跟着大人悲泣,不知丧父到底意味着什么。

刘备对哭得眼睛通红的李通遗孀道:“文达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必将彪炳史册,留名千古。

其子亦我子也,我将待为亲子,养育成才。君之生计,亦由府中负责。勿忧也。”

李通遗孀拜倒:“妾身谢过刘公。妾夫族中愿出米粮,供养妾母子三人。不必劳烦刘公。”

刘备摆手道:“君母子若由文达族中供养,多有不便。且文达死国事,君理应由官府供养,何须私人?”

李通遗孀只得答应。

目前刘备府中只养了一个英烈遗孤,就是刘政之子刘简。

处理完李通等人后事,刘备自汝南北上,巡视颍川,访才求贤。

刘备先去许县拜访陈氏。陈氏族长乃是陈纪。

陈纪生于公元129年,本年六十五岁。

其父陈寔,天下知名,与钟皓(钟繇祖父)、荀淑(荀爽之父、荀彧之祖)、韩韶(大鸿胪韩融之父,韩融受董卓之命劝关东诸侯退兵,于公元190年被王匡杀害;原冀州牧韩馥从叔)合称为“颍川四长”。

陈寔死于公元187年,当时海内吊之者三万余人。司空荀爽披麻戴孝。

“梁上君子”,“难兄难弟”,这两个成语均出自陈寔之语。

陈纪解除党锢后,累辟不就。董卓入洛阳,强行任命陈纪为尚书令,不得已从之。董卓被吕布所杀,王允秉政,陈纪立即辞官回乡。

刘备以子弟礼拜见陈纪。

这是刘备第二次见陈纪。

本年六月,刘备破曹操,南巡豫州,在颍川逗留,曾见陈纪,征辟其父子叔侄三人,被陈纪婉言拒绝。

这次再见,陈纪态度大为松动,道:“某老朽不堪,难为将军效力,犬子群,侄子忠,略通文理,将军可考察一二。”

刘备大喜,当即征陈纪陈元方之子陈群为立法部士司从事,征陈谌陈季方之子陈忠为政务部礼司从事。

刘备在陈群、陈忠引领下,西行至邻县颍阴,登门拜访荀攸,请他出山。

荀攸此前拒绝刘备的话是心乱智昏难以为刘备效力,这次仍旧以此为辞。

刘备道:“若身有疾,则应以药医,华元化医术通神,可为君调理;

若心有疾,则应以心医,天下分崩,百姓离乱,正英雄展才施智之时,此必可疗君之心疾。”

刘晔亦劝道:“左将军宽宏仁厚,纳谏如流,乃有高祖之风,光武之器,复兴汉室者必刘公也。公一身才华,藏之乡野,诚可惜也。愿公慎思之。”

荀攸不答。

刘备道:“不可相强。”恭敬告辞而去。

但并不离开,就将左将军行辕设在颍阴,五州之地各种消息、文书,雪片般飞来。颍阴顿时成为天下瞩目之地。

陈留太守张邈,在巨大的压力下,不得不亲自出郡,到颍阴拜见刘备。

刘备与其握手寒暄,将他引入上座,执礼甚恭。

此君虽然能力不高,但垂名士林,号为长者,又主动来投,不可怠慢。

张邈本是慑于关羽等军事压力,不得已而来,心中忐忑难安,见刘备如此敬重,顿时放下心来。

刘备遂迁张邈为东海相,表其弟张超为梁国相,其余陈留文武各量才择用,拔擢贤能,黜退庸踱,陈留上下皆服。

原东海相王修调任陈留太守,原梁国相徐奕调任济阴太守。

奋武中郎将鲁肃、兖州左军守中郎将雷升、兖州中军守中郎将武周,驻兵孟津、延津一线,呼应麴义。三军由鲁肃节制。雷升原为摧锋军校尉,武周原为陷阵军参军,一为猛将,一为智将。

又调拨匠器营新制造出来的强弩一千张给鲁肃。

鲁肃体貌魁伟,性情豪爽,忠厚大度,深得将士爱戴。

他派人送信给麴义,得其允许后,亲自带护卫数十人,涉黄河北上,见麴义于修武。

麴义刚挫败袁绍,意得志满,得意洋洋。

鲁肃正色谏之。

麴义十分欣赏鲁肃,道:“子敬,君既文且武,如今在左将军处大材小用,不如引兵至河内?

某可表君为奋武将军。君与某共击袁本初,裂冀州而分之,不亦可乎?

成则裂土封疆,跃为诸侯,远胜于寄人篱下也!”

鲁肃正色道:“将军慎言。刘公对某有知遇之恩,相待至厚,非寻常之主可比,岂能背之?”

麴义叹道:“君逢明主,某则所托非人。先有韩文节,轻视英雄,不知重用,又有袁本初,妒贤嫉能,图谋杀害。某不得不背耳。”

麴义有点担心被鲁肃看轻,下意识地做一番解释。

鲁肃是个忠厚人,不会对人短处穷追猛打,点头道:“遇合由天不由人。若非遇到刘公,某亦不知身在何处。”

麴义猛点头,大起知己之感,两人举觞尽欢,终日方罢。

盘桓数日后,鲁肃告辞。

麴义赠送强弩十张。鲁肃还以宝刀十把。

依依惜别。

麴义送走鲁肃,回帐叹道:“此方是英雄,文丑之辈又何足论?”

程昱道:“将军若破袁绍,刘玄德乃是大敌。将军欣赏鲁肃,为何不将其留下?既去刘玄德一臂,又增将军之力。”

麴义突然把眼睛竖起,瞪视程昱道:“君虽有智,却不必把所有人都当痴愚!若再生歹心,当心我刀下无情!”

程昱苦笑而退。

心中暗忖:“这种武夫反复无常,却是不易对付。说他聪明,他惑于小利,昧于形势;说他痴傻,他陡然灵光闪现,不易蒙骗。”

又想起被吕布刺死的戏志才,不由考虑起退路来。

曹操正在夺取河东,用智之时,不如速归之。此处刘备既然也忌惮袁绍,肯定会帮助麴义,倒是不担心袁绍轻松消灭麴义后西攻并州。

鲁肃回到孟津邙山大营,对参军宋阶道:“麴义小胜则喜,恐中袁绍之计,须得密切留神,做好渡河作战之准备。”

宋阶乃郑玄弟子,与崔琰是同门,原为关羽军一部参军,因功提拔为奋武军参军。

宋阶点头道:“麴义若败,我军可自孟津、五社津过河,沿州县、怀县东下,进行接应。”

鲁肃与诸将针对形势各种发展,制定应对方略,报给刘备。

刘备以示刘晔等人,皆称善。

刘备又咨之于荀攸。

不错,刘备已经成为荀攸家中常客,隔三岔五就来拜访。

荀攸虽然未入仕,但见刘备如此重视,也不得不献策一二。

荀攸神情有些无奈,看了鲁肃方略,点头道:“方略甚详,足以对敌。鲁肃思虑缜密,行事稳妥,有方面之才。”

鲁肃明于大势,不拘小节,又猿臂善射,箭术超群,文武各个方面均相当优秀,没什么短板。

刘备道:“有子敬在洛阳,子义在青州,北方无忧矣。

我欲征曹孟德,文若在其军中,双方交战,刀枪无眼,万一伤到,岂不悔甚?

君若入我军中,还能照护一二,如何?”

烈女还怕缠郎。刘备威震天下,形势已胜过当年光武,他如此礼贤下士,待荀攸发于至诚,人非草木,荀攸心中岂能无感?

越是有才之人,越不愿意一身才华付之泥土。

荀攸长叹一声,道:“将军如此深情厚谊,攸再拒绝,倒显得矫情。愿从将军驱驰。”

离席向刘备拜倒。

刘备大喜,一跃而起,将荀攸搀起,执其手,大笑道:“我得公达相助,复兴汉室,又有何忧?”

诸将皆贺。

刘备任命荀攸为军谋司从事,置于左右。名为从事,实为谋主。

西陆书屋推荐阅读:明海风云南宋北中穿越之我来拯救大宋唐逗一个人的抗日谋断九州历代王朝更迭三国之弃子煌煌帝国之大秦回到明朝当海盗帝国败家子高萌预警:王爷,前方王妃来袭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血战上甘岭我的戒指通北宋皇室店小二剧透:说好的强秦,你二世而亡?系统派我来抗战三国:开局被刘大耳逼出山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汉威四海我在明朝当国公王牌兵王大汉帝国海贼王之灭世雷神武魂三国之神将殿堂我在古代的求活之路三国之从小兵崛起吞天主宰大秦女皇的骑砍之路魂穿大唐,开局擒拿颉利残王废后,倾世名相抗日之黎明的天空神级龙珠系统大唐铁肩王狄光嗣老子扶贫三年,这是大秦?三国:开局薛仁贵传承,我无敌了镇国二公子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九霄玄电快穿之影视世界明末之我若为王军旅情路带空间嫁村霸相公,被婆家团宠了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红楼大贵族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武松日记
西陆书屋搜藏榜:大唐黑科技圣主刘禅明扬天下网游之修罗剑神拽妃:王爷别太狠重生刘协:我开着坦克匡扶汉室三国最强军神唐梦千变抗日之肥胆英雄红楼琏二爷黑二代的中世纪生活丝路长河异界争霸:我能召唤神将玄奇三国大秦之第一在逃皇太子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特种妖孽兵王全寝一起穿越,建设社会主义之路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大唐:举世无敌,西府赵王遗腹子穿越贞观之大唐第一赌神烽火从壮士出川开始明匠冒牌皇后:我的皇上我做主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宋异姓王锦绣阖欢朕的皇后有点闲刘备长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逍遥暴君重生之嫡女风流重生商纣王镇国王侯大唐:我是穿越者,建座城怎么了活在大唐吃软饭大唐开局从了武则天流华录大明:下山退婚,你让我治国?抗战之大国崛起寒门贵公子大明:开局救下袁崇焕,朱由检彻底杀疯了女帝背后的抄家王守望军魂朕都紫金山封禅了,系统才来紫凰天下二炮小海之大闹天宫重生宋徽宗,带领大宋走向巅峰异世界霸主,从无限金钱开始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西陆书屋最新小说:大乾杀猪匠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废物皇子开局拒绝系统大乾:逍遥皇太子花屋湘军传奇天幕:刷朱棣自白,老朱红温了!朕都要殡天了,你叫我赢在起跑线?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穿越三国当吕布我全点了谋略太子城传奇穿越古代儿孙满堂白话三国志穿越大乾:从打猎喂饱老婆开始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东周策侯府庶子:最强锦衣卫,只手遮天!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洪荒历:我的兄弟叫大禹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重生:从废太子到千古魔帝重生大乾:深山打猎爆宠小娇妻让你猎山赶海,你咋就黄袍加身了?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我当了七个国家的驸马小强逆袭记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汉末听雨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水浒:你一卖炊饼的,百万兵甲?重生之项羽崛起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大秦:寒门小娇妻我在原始时代当大佬!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末法时代,一道光穿越灵魂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