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打算何时归襄?”
曹昂放下书信,看向司马懿道。
贾诩请命密赴益州,是为了实现益州、汉中整体攻略,使汉室宗亲刘璋所据益州内乱不休,而趁益州动荡,曹昂所领征东将军府即能谋取巨利。
就今下掌握的情报来看,继张鲁叛据汉中,庞羲赵韪先后于阆中、江州站住跟脚,由此益州下辖汉中、巴郡两地就脱离了刘璋的掌控,这对刘璋的打击是极大的。
关键是汉中、巴郡两地还都与荆州毗邻,曹昂想从军事层面直取两郡,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不过退而求其次,于民间保持往来,特别是商贸层面,这不是不可能的,只要益州内部动荡不休,那么有些事就必然能够促成。
贾诩密赴益州的任务,其实已经完成一多半了,剩下的无非是安插暗桩,招揽在益人才等部署安排。
受到群雄并起、征战不休的影响,去往益州避难的群体如云,跟中原等地比起来,益州要安定太多了。
但话又说回来。
益州的安定是相对的,在益州所辖的郡国县之中,越是靠南越是不安定,无他,这与杂居的诸蛮众夷相关,也恰是这样吧,越是靠近益州核心的,其实明里暗里的争斗就越是严重,由此益州排外风气也是很严重的。
选择避难益州的士族阀阅、豪强大族、寒门庶族等群体,如果在益州有关系,有人脉还好一些,但要是什么都没有的话,遭受到冷落与排挤是极正常的。
一个萝卜一个坑,真让你给占了,那我咋办?
土地,人口,产业,职官……这些可都是有数的。
本身在益州本土诸族的争斗与矛盾就不小,如今又多了大批外来群体过来抢夺,那势必会加剧矛盾,导致各种风波不断,毕竟牵扯到了利益,不管是谁都不会选择退让半步的。
退让了,受损的就是自己,还有所在宗族。
曹昂知道益州治下人才众多,有益州籍的,有外来籍的,可刘璋跟其父刘焉比起来,差的实在是太多了。
根本就没有将这些给统筹好。
益州像极了人才库,如果能够趁势截胡一批,那简直是太完美了。
当然。
曹昂知道此事要徐徐图之,不能操之过急,所以随贾诩一同赴益的史阿,就是具体去落实一些部署的绝佳人选。
让赵韪、庞羲南北并存于巴郡,跟汉中张鲁在益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以跟刘璋形成对峙之势,贾诩就可以离益归襄了。
可司马懿迟迟没有回答,甚至露出一丝复杂神色,曹昂就敏锐的察觉到了不对劲儿!!
“出什么事了?!”
曹昂的声音响起,让司马懿心下一紧。
不知不觉间,曹昂养成一股不怒自威之势,这是曹昂没有察觉到的,但是麾下文武皆能感受到的。
想想也对,自建安二年起,曹昂在曹操的庇佑下,一步步崛起壮大,终促荆豫徐扬四州之地,大多数都实控在曹氏手里,且他以征东将军之名节制四州军政,这一路更是征战不断,那如何会一点不变啊?
在曹昂看来,整个益州与贾诩比起来,他宁愿晚几年拿下益州,也断不希望贾诩有任何意外!
“军师密赴成都了。”
司马懿的一句话,让曹昂双眸微张。
“你说什么?”
曹昂眼神凌厉道。
也是这样,司马懿将此行另一目的讲出,即贾诩请命曹昂出兵房陵、上庸等地,以外部威胁进一步促成益州内部之变.
唯有这样,赵韪、庞羲在巴郡南北并存的大义,才能使二人跟张鲁区别开来,继而形成益州内部长期动荡!!
益州短期动荡,对曹昂,对曹氏,获益是极其有限的。
唯有确保长期动荡,方能源源不断地从中获取好处。
直至曹操在北解决袁绍及袁氏一族,曹昂在南解决孙策及孙氏一族,待曹操曹昂联手解决一些事情,针对于整个益州的合围攻略,就可以顺势拉开了帷幕。
待到那个时候,益州之战会承载很多。
谯县曹氏唯有一战攻克益州全境,方能起到对应震慑与威压作用,从而达成谯县曹氏问鼎的根本!!
作为曹昂的老师,最初贾诩是不认这层身份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贾诩也从心底认了此事。
所以自己的这位弟子,同时还是他所效忠的人,这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贾诩是一清二楚。
曹氏取缔刘氏问鼎天下,在今下,但凡是叫别的人知晓,那肯定是会离心离德的,但唯独贾诩不会。
贾诩要真是愚忠汉室的,那当初在长安之际,就不会做出那种事情了,再一个贾诩也有自己的想法与目的。
汉室亏欠关西太多了!!
“老师还真给我找了个大难题啊!!”
得知一切的曹昂,脸上露出一抹苦笑。
出兵南下交州,意在破坏江东所谋,此事已在征东将军府形成了共识,并且在有条不紊的推进着。
此等态势下,要再派兵马攻略房陵、上庸等地,只怕征东将军府内部势必有很多反对声,因为这压力将会大幅度攀升。
之所以会有这种反对,是基于征东将军府上下,绝大多数并不清楚贾诩一行密赴益州了。
如何妥善解决上述诸事,还能不把益州、汉中攻略暴露出来,这就很考验曹昂的智慧和手段了。
出兵房陵、上庸等地吧,则陈到、纪灵等将势必要出动,可这样一来,征东将军府在襄一带精锐,就剩曹昂所辖天策卫、玄甲卫了,都不说交州,荆南,江淮,在北等地是否会出变故,仅说攻略房陵、上庸等地出师不利,曹昂连调动的机动力量都没有。
不出兵房陵、上庸等地吧,贾诩借助外部之变以促益州内部之动,恐就真的很难实现了,关键是人贾诩所谋是没有错的……
这真的是两难抉择啊!
“仲达一路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
在沉默了不知多久,曹昂这才对司马懿道:“此事关系重大,需好好考虑方能定夺,这几日,仲达与叔达他们好好聚聚,说起来你们兄弟几位自征辟以来,也是聚少离多。”
“喏!”
司马懿抬手作揖道,可在他心底却生出疑惑。
虽说在北有曹袁之战吧,双方投入不少兵力参战,这对征东将军府亦有不小负担,可分出一些兵马,还是可以承受的,为何长公子是这种反应?
而这种想法,等司马懿离开征东将军府,跟其弟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几人碰面后,司马懿明白了。
在其随贾诩密赴益州,征东将军府竟然出现这么多事情。
不管是与江东联姻,亦或是兵出交州,再或是特别债券,甚至是别的……总而言之在建安六年这个特别的年份,征东将军府的压力是真不小。
也恰是这样,司马懿还真去了不少地方,不过都是在襄阳城内,在得到想要的种种消息后,司马懿就闭门不出了,他想要推演下贾诩所谋到底有无可能实现。
值得一提的,关于益州的种种,襄阳城谈及的很少,其实牵扯到益州、汉中攻略一事,当初在颁售特别债券时,曹植、曹冲等一众子弟是知晓的,但曹昂严令不可外泄,故而他们的嘴都很严,这何尝又不是一次考验,曹昂想以此看看他培养的这帮子弟,一个个品性到底怎样。
如果品性不行,特别是牵扯到一些重大事件,没有履行好自身职责,将消息对外泄露出去了,这样的人根本就不能重用。
古往今来,多少事就毁在这上面。
让曹昂感到欣慰的,没有人在这上面出错。
转眼就到了建安六年,六月末。
征东将军府聚集不少文武。
此次聚集,司马懿也来了。
不过这次文武聚集,谈及到在北供应,交州局势,荆南转运,编户齐民,兴屯建城等各项事宜,此外还涉及荆北、荆南两地驻防调整,诸蛮进剿等事,荆扬徐三州水军增扩等……
在此期间未谈及益州之事,更未提及攻略房陵、上庸等地,司马懿对此没有表露出任何情绪出来。
司马懿知道,在今日,在主位上坐着的长公子,必然会提及他此行归来之事的。
“有诸公诸君在襄协助,直面如此复杂多变之局,之势,某方能如此心安的待在襄阳啊,不然的话,某还不知在何处领兵出战呢。”
“呵呵……”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一应事宜讲完后,曹昂在主位撩撩袍袖,打趣的对堂内众文武讲了一番话,这让一众文武跟着笑了起来。
说实话征东将军府压力是真大,毕竟要兼顾的层面太多,要背负的担子也不小,可话又说回来了,这不代表一切没有回旋的余地。
只要接下来不再有别的变数,等到各地秋收全都做好,征东将军府所临压力,与之相对的就减轻了不少。
“有件事,某觉得要跟诸公诸君商榷下。”
但在众人发笑之际,曹昂却话锋一转,表情正色道:“不久前,老师派人传回消息,打探到关于汉中的一些变化,叛逆张鲁在汉中倒行逆施,以至房陵、上庸、西城等地民怨沸腾,这对我汉室而言乃一次绝佳机会。”
来了!
来了!
司马懿听到这些时,流露出些许表情出来,仅是通过曹昂所讲的这些,司马懿就知曹昂这是何意了。
把问题抛出去。
而非是揽下来!
“文和公这段时日不在襄阳,难道是去了汉中一带了?”
“这是否有些太过危险了?”
“不过张鲁在汉中所为,真真是令人所不齿啊。”
“其实有变的不止是汉中,在此前,有一些益州避难来荆的群体,谈及益州治下有变……”
当正堂出现一些议论声,典满、许仪、曹植、曹冲、郭奕等一行人,有人捧着书信,有人负责分发,而这一幕让聚于堂内的文武察觉到了不对,一个个在对典满他们点头示意,接过所递书信后便翻阅起来。
这一翻阅,让不少人脸色微变。
离开襄阳许久的贾诩,居然提议趁着汉中有此变,出兵房陵、上庸、西城等地,继而削减张鲁在汉中的影响与势力。
这让堂内出现了议论声。
而在此等变动下,司马懿的注意则在所持书信上,看似想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是牵扯到益州的被删减多半,而着重讲了关于汉中的,也是在这一刹,司马懿猜到曹昂不想提前将益州、汉中攻略公之于众。
还是长公子考虑周全啊。
司马懿生出唏嘘与感慨,抬头看向曹昂的眼神都变了,今下所处这等境遇,提前将这些公之于众,其实是会增添不少变数的,既然是这样,有必要的遮掩与隐瞒,是为后续谋得益州汉中在蓄势!
“此时选择出兵房陵、上庸等地,这对征东将军府是弊大于利啊,张鲁得知此变,不可能坐视不管的,如此我军出兵规模就不能少……”
“不止是这样啊,征东将军府在北要给前线提供粮草军需,在南要对交州干涉,还有与江东联姻等事,贸然出动在襄阳的强军,那……”
“其实汉中真像军师讲的那样,出兵房陵、上庸等地对于我军而言,并非就是件什么坏事,别忘了,从南郑去往西城、上庸、房陵等地同样艰难啊。”
“的确,益州所辖汉中郡是诸山夹着的,除却以南郑为首的大片土地,像西城、上庸等地治下,跟南郑的联系是靠汉水道等少数几处要道联系……”
“可要万一攻略房陵、上庸等地陷入停滞,这对我军就极其不利了,那时我征东将军府可抽调不出太多精锐,真要强行抽调,那荆豫徐扬四州驻防势必会有缺陷啊……”
“不是还有诸大营所辖勇卒在吗?”
“还有,不知诸位听说没有,在丞相领军北上,跟国贼袁绍交战前后,益州那边局势就开始乱起来了,曾随刘焉赴益的赵韪叛了刘璋……”
“此事某也听闻一些,据闻今下益州所辖巴郡很乱,此外还有广汉郡、蜀郡等地,刘璋在益的处境是很被动的。”
听着堂内所聚众文武所讲,坐于主位的曹昂,自始至终没有流露出任何表情,但心里却生出些许感慨。
其实有些事,转变一思路和方式,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在有意避开益州汉中等地攻略下,仅是谈及汉中的一些事宜,就贾诩提议兵出房陵、上庸等地一事,是得到一些人的认可与支持的。
阎象、袁涣他们是支持的。
而在此前的交州干预下,他们之中有些是反对的,觉得这对征东将军府是没有好处的。
可在牵扯到了汉中,他们的态度却改变了。
除了受到曹昂此前所提种种的影响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益州,这片地域跟地处偏远的交州不一样!!
关键是汉中郡、巴郡还跟荆州毗邻着,而这些地方是比较富庶的,哪怕如今不能全都囊括进来,但是提前谋划些什么,这还是有利于征东将军府的。
“对房陵、上庸、西城等地打还是不打,某这几日是不能轻下定夺的。”不知过了多久,曹昂的声音响起,这让堂内立时安静下来,一道道目光聚焦到曹昂身上。
“打吧,征东将军府压力本就很大,不打吧,某这心里又有些不甘心,毕竟张鲁在汉中一带,不止是倒行逆施那样简单,关键是这厮还传教布道,汉室有今日之乱,是因为什么,天下人皆是知晓的。”
高啊!!
司马懿双眸微张,他万没有想到曹昂会提及这点,不管张鲁这个道,跟此前的太平道有没有关系,可太平道带来的危害与冲击,那却是人尽皆知的存在。
这不,此话讲出后,仅是司马懿察觉到的,就有不少人脸色变了。
“公子!”
“公子!”
堂内响起不少声音。
“诸公诸君先等等。”
看着起身作揖的众人,曹昂却伸手打断,“不如先等仲达讲明汉中实况,我等再谈及要不要出兵,可好?”
曹昂的话,让堂内所聚文武,看向了司马懿。
司马懿见状忙撩袍起身,在对曹昂作揖行礼后,又对堂内众文武低首示意,随即便道:“今下汉中的局势动荡,张鲁在汉中兴倒行逆施之举,除了长公子所提传教布道外,还在汉中治下横征暴敛,这其中就有牵扯到兴道的赋税,以至汉中各地是苦不堪言……”
司马懿讲的话半真半假,可却是得到曹昂默许的。
曹昂就是想要通过这件事,看看麾下所聚这帮文武,对于益州,对待汉中,到底是怎样的态度。
“……如今在房陵、上庸、西城等地,有申耽、申仪等豪强对张鲁很是不满,此次兵出上述之地,压力对征东将军府固然不小,可对张鲁的压力才是最大的。”
在各异注视下,司马懿继续道:“汉中所辖诸地治下,心向汉室的群体不少,奈何刘璋却迟迟不出兵汉中,以至汉中被张鲁之流祸害……”
“诸公诸君对此是怎样想的?”
待到司马懿讲完,曹昂对其点头示意,随即看向阎象、娄圭、袁涣等一众文武,“是出兵,是不出兵,此事某交由诸公诸君来断,毕竟……”
“公子,房陵、上庸、西城等地,我军必须要出兵去打,不仅要打,还要在此设郡实控起来。”
不等曹昂的话讲完,阎象作揖打断道:“固然对我军而言,今下所临压力的确很大,但是这些都是暂时的,一旦在北分出胜负来,那我军压力必将随之削减!”
“可涉足汉中,甚至趁势威震益州的契机可不等人啊。”
“去往汉中腹地所在,要么从关中诸道前去,要么从益州诸道前去,关中还好一点,有司隶校尉钟繇在弘农郡坐镇,局势早就不一样了,但是益州这边就有不同了,自公子入主荆州以来,益州方面就对荆州进行封锁!!”
“而此前在襄阳等地,就有一些关于益州生变的消息在传,这次兵出房陵、上庸、西城等地,意不再直取汉中,从西城等地想攻进汉中腹地难度极大,纵使杀进去,恐伤亡会很惨重。”
“但要是通过此次出兵,既震慑到叛据汉中的张鲁,又以此震慑益州各方,这对我军而言就不一样了。”
“善!!”
娄圭紧随其后道:“公子,如果能通过此次出兵,设法破开益州对荆封锁,暂不谈及进军益州之事,单单是打通两地商贸,这就对我军非常有利,届时粮布等物,特别是蜀锦,要能以此流通进荆州等地,那对我军……”
针对房陵、上庸、西城等地是否出兵一事,不止阎象、娄圭他们讲了所想,堂内其他人也都讲了,有赞同的,就有反对的,总而言之针对于这件事,这帮在襄阳的文武辩起来了。
司马懿在一处坐着,但他的注意不在这些文武身上,而是在曹昂身上,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成了!
但是曹昂展示出的手段与智慧,却让司马懿感到可怕。
本身这会是件谁都可能反对的事,但就因为转变了思路与方式,特别是表露出对麾下文武的尊重,这却让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曹氏必兴啊。
也正是这样,使司马懿在心底明确了困扰他许久的事儿。
“既如此,那就出兵房陵、上庸、西城等地。”
在堂外的天黑了,曹昂这才明确了争辩许久的事,“此次出兵,以陈到为主,纪灵为辅,与此同时,袁公要辛苦一趟,出任随军军师,秦松、陈端、丁仪等人随军参谋,此战不求快,要与房陵等地豪强联起手来,以重创张鲁在上述之地兵马!”
“喏!”
一道道应诺声响起。
自此继出兵交州一事定下后,征东将军府再定兵出房陵等地一事,不过在这件事上,曹昂麾下文武有不少是支持的,特别对纪灵、秦松、陈端等人,那一个个更是斗志高昂,因为此战对他们而言意义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