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察院左都御史陈大人闻言,冷哼一声,道:“张大人此言差矣。
西域诸国狼子野心,既已联合,又岂会轻易放弃?
若此时遣使求和,恐反被其视为软弱可欺,更加肆无忌惮。
依臣之见,当以强硬手段回应,让其知晓我大明不可侵犯。”
一时间,朝堂上众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张无忌静静听着,并未急于表态,待众人声音渐低,他才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
然如今局势紧迫,我大明既不可示弱,亦不能盲目用兵。朕以为,当双管齐下。”
众臣闻言,皆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其一,即刻加强边境防御,调集精锐之师屯于要塞,同时命各地驻军做好备战准备,以防西域联军突然来袭。
此事宜由兵部牵头,五军都督府协同办理,务必在十日内完成部署。”
张无忌目光坚定,语气不容置疑。
李大人与五军都督府都督们齐声应道:“臣等领命!”
“其二,遣能言善辩之士为使者,前往西域,向诸国表明我大明和平之意愿,但亦绝不惧战。若其执意挑衅,我大明必奉陪到底。
此使者需熟知西域风俗民情,能言善道,且要有足够的胆识与气魄。
礼部与鸿胪寺共同遴选合适人选,三日内定下。”张无忌继续说道。
张大人与鸿胪寺卿对视一眼,齐声道:“臣等遵旨!”
“其三,户部需尽快核算加强边境防御所需粮草军饷,制定详细预算,报与朕知。
同时,命各地官府鼓励农桑,增加赋税收入,以充国库。此事宜抓紧办理,不可懈怠。”张无忌看向王大人。
王大人连忙躬身道:“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其四,都察院需密切关注朝中动向,防止有人与西域勾结,里应外合。若有发现,严惩不贷!”
张无忌眼神凌厉,扫视着都察院官员。
陈大人与右都御史齐声道:“臣等定当严查,确保朝堂清明。”
张无忌点点头,站起身来,大声道:“诸位爱卿,大明如今正值强盛,然外敌环伺,不可掉以轻心。
此次西域三十六国联盟,乃是大明之挑战,亦是机遇。
若能成功应对,必能扬我大明国威,震慑四方。
望诸位爱卿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众臣齐声高呼:“愿为陛下分忧,为大明效命!”
张无忌满意地点点头,挥了挥手,道:“今日议事至此,诸位爱卿退下吧。务必各司其职,不得有误。”
众臣纷纷行礼告退,乾元殿内顿时空旷起来。
张无忌望着众人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量:此次西域之变,不知背后隐藏着多少势力博弈。
无论如何,他定要守护好大明江山,让百姓安居乐业。
此时,在皇宫的另一处,王月敏正静静地站在窗前,望着远方,心中默默祈祷着:愿此次危机能早日化解,大明能永享太平。
三日后,鸿胪寺与礼部联名上奏,推举了三位使者人选。
张无忌御笔朱批,选定通晓西域三十六国语言的礼部侍郎钱用壬为钦差正使,另配两名副使,即日启程。
同时,兵部与五军都督府的军令已快马加鞭传至九边。
山海关、大同、宣府等重镇的守将接到圣旨,纷纷调集精锐,向西线集结。
户部的钱粮核算也已完成,国库拨出白银三百万两,粮草五十万石,专供军需。
乾元殿内,张无忌正与几位重臣商议西征主帅人选。
张无忌微微颔首,目光扫过众臣:\"朕思虑再三,决定命徐达为征西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共同领兵。
徐将军老成持重,常将军勇猛果敢,二人相辅相成,必能克敌制胜。\"
众臣闻言,纷纷称善。
张无忌当即下旨,召徐达、常遇春入宫觐见。
翌日清晨,两位将军奉诏入宫。
\"臣徐达(常遇春)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二人跪伏于地,声音洪亮。
张无忌亲自上前扶起:\"二位爱卿平身。西域三十六国联盟,拥兵二十万,意图犯我边境。朕欲遣二位率军西征,不知意下如何?\"
徐达抱拳道:\"臣愿为陛下分忧,马革裹尸亦在所不惜!\"
常遇春更是豪气干云:\"陛下放心,臣定将那些蛮夷打得落花流水,让他们知道大明铁骑的厉害!\"
张无忌欣慰地点头:\"好!朕命徐达为征西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率十万精锐西征。三日后启程,务必旗开得胜!\"
\"臣等领旨!\"二人齐声应道,声震殿宇。
三日后,京城郊外点将台上,旌旗猎猎,战鼓雷鸣。
十万大军列阵而立,刀枪如林,铠甲映日生辉。
张无忌亲临送行,赐徐达尚方宝剑,授常遇春虎符印信。
\"将士们!\"张无忌站在高台上,声音洪亮,\"西域蛮夷不自量力,妄图犯我疆土。今日朕派我大明最精锐的将士西征,必让他们有来无回!\"
\"大明威武!陛下万岁!\"十万将士齐声高呼,声震九霄。
徐达接过尚方宝剑,转身面对大军:\"全军听令,即刻开拔!\"
随着号角声起,大军如长龙般向西进发。
徐达与常遇春并肩而行,身后是浩浩荡荡的明军队伍,旌旗蔽空,尘土飞扬。
行军半月,大军抵达甘肃镇。
斥候来报,西域联军已攻破哈密卫,正向东推进。
徐达当即召集众将议事。
\"敌军势大,不可轻敌。\"
徐达指着沙盘道,\"据探报,西域联军号称二十万,实则不过十五万之众,且由多个部落组成,指挥不一。
我军虽只有十万,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
常遇春拍案道:\"大将军,末将愿率三万精兵为先锋,直取哈密,挫敌锐气!\"
徐达沉思片刻,摇头道:\"不可冒进。敌军新得哈密,士气正盛。我军宜先稳固防线,待其粮草不济,再寻机决战。\"
常遇春虽性急,但也知徐达用兵如神,遂不再坚持。
次日,徐达命常遇春率两万骑兵驻扎玉门关,自己则领主力在肃州布防,形成犄角之势。
同时派出多路斥候,密切监视敌军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