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提醒,我乃久居庙堂之人,对江湖的人情世故可谓是一窍不通。不过,我倒是有一个疑惑,安王殿下难道就不怕他人知晓他的身份吗?”易寒霜好奇地问道。
“这便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了,他仗着楚氏的支持,又有皇家的背景,再加上自身武功不俗,更有众多随从相伴。你可知道?雷府总堂他都敢重兵围困。有时候,唯有自身足够强大,所有的权谋算计才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林念楚感慨地说道。
易寒霜闻此言语,心中悚然一惊,雷府总堂可是江湖中如雷贯耳之地,安王殿下竟敢如此肆无忌惮。“这般行事,难道就不惧惹得江湖众人义愤填膺?”他眉头紧蹙,满脸狐疑,仿若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林念楚嘴角泛起一抹冷笑,宛如那冬日里的寒风,刺骨而又冰冷,“江湖众人虽重义气,却也如那鱼龙混杂的池塘,良莠不齐。那些阿谀奉承之徒,见楚启安权势熏天,自然会如那逐臭之蝇,趋之若鹜般依附。”
易寒霜陷入了沉思,仿佛那陷入泥沼的老牛,难以自拔,看来这楚启安在江湖和朝廷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就在这个时候,楚启安开口了,他的声音低沉而又浑厚,仿若那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有些事情还是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说。毕竟不是人人都如我一般,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
易寒霜与林念楚听楚启安这意有所指的话,心头皆是一紧,易寒霜手忙脚乱地推开马车两侧的小窗,冷风裹挟着路边草木的气息涌了进来,他微微欠身,额角的汗珠顺着鬓角滑落,声音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紧绷:“殿下恕罪,方才是我失言,多有冒犯之处,还望殿下海涵。”
楚启安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似笑非笑地看着易寒霜,“本王也并非小气之人,只是有些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易寒霜这才缓缓起身,心中却仍有些忐忑。林念楚在一旁没有说什么车内的气氛一时间有些压抑。
易寒霜和林念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困惑。这话听着像是随口点评,可从安王口中说出,又怎会没有深意?是在提醒他们身份有别,还是在暗示两人不该走得太近?易寒霜定了定神,拱手再问,语气比刚才更添了几分谨慎:“安王殿下此番点拨,臣等记下了。只是不知殿下还有什么话要吩咐?”
楚启安抬眼看向他,眼神里忽然多了几分郑重:“易大人,你要记得自己的身份——你是食朝廷俸禄的庙堂之人,肩上扛的是百姓生计,脚下走的是皇命官道。”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林念楚时,虽无轻视,却带着一种泾渭分明的疏离,“江湖的小打小闹,快意恩仇,听着潇洒,终究是不成体统的野路子。”
“并非本王看不起江湖之人,”他又补充了一句,声音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只是你我身在其位,与他们本就不是一条路上的人。道不同,终究难相为谋,若是掺合得深了,怕是会忘了自己该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