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来说,完完全全在封建社会里长大的人是很难脱离忠君思想的。很多情况下他们看似“觉醒”一样的反抗,不过是选择了另一个“更好”的君王来扶持。
林景杓是这样。
即便平武帝对他出了手,又想要夺取军权,但他也没想过推翻王朝之类,顶多寻摸个机会将那位残疾大皇子,现在的楚王殿下给推上皇位也就是了。
可林望回不这样。
他来自开放而自由的现代,多年理工类科研的经历让他只相信事实规律。在他这里,一切一切的根源从来不是帝王个人,而是封建王朝本身。
而恰好,林时明虽爱闯祸闹事,大事上却还是很靠得住。
作为昌平目前唯一的、掌握朝政实权的、深受信重的男皇后,他并没有沉迷于儿女情长与安定生活,而是“闲里偷忙”,基于前期推行“依法治国”的根底,带领刑部一鼓作气补足了众多饱含后世思想的律法。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知识产权、物权等等适宜于新社会的权属划定。
这一神来之笔直接为林望回后来的发明与研究奠定了完整的司法体系基础,叫包括皇帝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撼动他的权益,叫林望回可以放心的做他想做的任何事,建立他想建立的新天地。
第一次读到这些律法的时候,林望回就已经惊叹于林时明的远见。
当时的林望回已经从史料中推断出林游与林时明就是上辈子那个小院里的另外两个人,也猜到他们二人可能对彼此的存在心知肚明,但也仅限于此。
那时候,林望回还以为林时明只是单纯想做点事,所以在接手刑部之后顺水推舟,创立了这些先进的律法,毕竟在天下人眼里,这位命运的宠儿一向都是直来直去的。
直到他那日从林景杓口中得知林时明留下了一封信,一封留给发明出玻璃的人的信,他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林时明跨越世纪时光长河为他铺路的心。
原来他一直以为的“单纯”的林时明居然知道他上辈子的身份,甚至早早就开始了打算。
或者换句话说,林时明所推行的这些律法,本来就是为了给百年后的自己提供合适的环境与保障。
林时明从来不是许多人眼中只会武力震慑的“武夫”。他百年前苦心孤诣的布局,就是为了自己能够在现在物质文化积累到一定水准的情况下可以迅速推进工业革命,进而开始新的历史进程。
林游建立一个强大的王朝,并想办法将君权与军权的矛盾降到最低,给了天下两百年的相对安定,叫各行各业都可以在和平的环境下不断发展;林时明借由华悯太子一事入朝,抓住在隆运帝推行新政的时机改革律法,奠定法律基础。
而自己,则是可以在两个“前辈”努力的基础上,厚积而薄发。
环环紧扣,缺一不可。
更恰好的是,林望回还正好碰上了平武帝这个“神助攻”。于林景杓而言这位君王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在林望回眼里,那简直是就是自己的“贵人”。
借着平武帝朝林景杓下手,林望回以世子的名义全权掌控林家,又因为平武帝想要去了林家兵权,林望回一不做二不休,头天顺着平武帝的手段与心意直接宣布传承二百年的霆云军建制至此撤销,第二日那些本该各回各家的将士们就签了林家研究院的“劳动合同”,原地换岗。
十万人马,分批次去往不同的建设基地,从事林望回各项研究产业的基础工作。
至此,在新时代到来之际,林家又成为了一手掌控最高科技,一手拥有高质量人力资源的新巨头,完成家族定位的转变。
而朝堂之中,平武帝也因为朝林家下手触发了诅咒,在早朝之中当众昏厥,再没醒过来。毕竟诅咒里说的十世又没提包不包括现世。
对从来都忠心耿耿、毫无威胁的林家都能下手,平武帝父子也彻底失了朝野上下之心。皇权动荡,而林家却掌控了新技术、新技术带来的巨大财力、以及十万表面“工人”实则战士的队伍。
王朝覆灭好像已经要近在眼前。
朝中每一个聪明点的都能看得出来,林望回什么事都不用做,只需要等着平武帝父子自取灭亡,就能彻底取而代之。甚至这么操作下来,连诅咒都能完美避过。皇帝自己找死,总怪不到林家头上吧?
这个道理,陆行舟也很快明白了。他看着不受控制的朝堂、彻底失去的人心、与明显很难再醒过来的父皇,心中是止不住的恐惧。
自己不想多年谋算来的皇位付诸东流,也不愿史册记载,自己与父皇是亡国之君。他们父子二人谋取帝位是为了万人之上的权势,可不是为了做断送江山的阶下囚!
几番思索之后,陆行舟终于确认眼下于自己而言,同林家和解就是唯一挽回颓势的办法。
然后这位空有野心的太子殿下便又机灵一动。
百年前隆运帝可以为了保护太子将林家二公子立为太子妃,那如今我陆行舟也可以!
陆行舟越琢磨越觉得此计甚妙。用一个未来皇后的位置做为交换,不仅能化解与林家的矛盾,联合林家、稳住局势,把林家势力化为己用,还能将林家这代唯一的继承人困于后宫,着实是百利而无一害。
更别说林望回长的还赏心悦目,配他着实不亏。
陆行舟为自己绝妙(吃绝户)的计划拍手叫好,第二天就找了林望回商议。
林望回:?
林望回:“你是真敢想啊!”
他被这一出整的是实在无话可说,只能强行安慰自己:我这两辈子都算顺遂,接连遇上三个脑残的君王、储君是我应得的报应。
然后林望回掉头就去寻了楚王谈合作。
平武帝与陆行舟这两个傻呗坐在高位上的每一秒都是对自己的羞辱。
这回把尚未死心的陆行舟气晕之后,林望回的耐心也着实见了底。
第二日辰时正,他一秒不差的登了楚王府的大门,得了消息的楚王陆成意也早早准备好,在前院迎接林望回。
从唯一的大皇子到如今仅仅得了“楚”字封号的亲王,陆成意身上却并未见到什么自怨自艾与幽愤。他迈着沉稳的步伐上前,那一点点不足与残缺完全掩盖在了自身的气度之下。
林望回第不知道多少次甚是可惜的叹气。到底是做储君教养大的正统嫡长子,哪里是平武帝与陆行舟这等小人比得上的?他们连陆成意的一根头发丝都不如。
先帝是真的眼盲心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