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霄足底触地的刹那,整片溟殛道域轰然坍塌。溃散的漩涡化作千万条靛黑水蛇钻入地脉,龟裂的岩层间渗出《水经注·溟泽篇》残卷所载的“玄冥寒髓”。他每踏出一步,脚踝缠绕的溟纹便凝成冰晶状卦象——正是《周易·未济卦》所述的“火在水上”之兆。
九百里外的蚀骨渊突然爆出龙吟。渊底蛰伏的寒螭冲破冰层,其脊骨凸起的冰棘上倒悬着十二具修士尸骸,每具天灵盖皆插着半截《乙巳占·冻厄》残简。螭尾扫过之处,冰雾凝成《山海经·大荒北经》所述的“烛阴之息”,将三座雪峰蚀成齑粉。
“玄溟道体竟引来了寒螭...”林霄屈指抹过锁骨处凝结的溟殛道纹,裂纹中迸射的煞气在掌心凝成一柄三寸冰锥。锥尖《禹贡地域图》篆文流转如星斗,刺入寒螭七寸时,鳞片缝隙骤然喷涌出《淮南子·墬形训》刻绘的“九泉寒煞”。
寒螭竖瞳迸射幽蓝焰火,焰芯跃动着《焦氏易林》所述的“冰夷残魂”。林霄侧身避过焰柱,左肩胛骨却被飞溅的冰渣洞穿。创口溢出的血珠尚未落地,便在半空结成《道枢·寒部》记载的“玄冰卦签”。签文坠地的刹那,地脉深处钻出三百六十根冰棱柱,柱面蚀刻着《周礼·冬官》失传的“凌阴阵图”。
冰柱交错如囚笼,寒螭盘踞阵眼喷吐霜刃。林霄脊柱震颤,溟殛合道境威压碾碎三根冰柱,碎冰中浮起《神异经·北荒》所载的“玄冥冰魄”。他并指为剑划开腕脉,血线在空中结成《归藏易·坎卦》爻辞,冰魄受卦象牵引,骤然化为九条衔着冰链的螭吻虚影。
螭吻撕咬寒螭逆鳞的瞬间,林霄足底溟纹暴涨。第十一境灵力灌入冰锥,锥体绽开《龙鱼河图》所述“应龙破冰”纹路,贯穿寒螭灵台的刹那,其百丈身躯轰然崩解。漫天冰晶中浮起一卷《管子·水地》残篇,篇中记载的“九幽寒泉”方位正与林霄肋间道纹共鸣。
三日后的子夜,蚀骨渊最深处。
林霄踏碎第九层冰障时,玄冥道体表面已结满霜晶。眼前骤然开阔的冰窟中,倒悬着《水经注·冰渊篇》所述的“万载玄冰台”。台面篆刻着《春秋元命苞》失传的“寒髓凝真诀”,而冰台核心封存着一滴烛龙精血——血珠表面跃动的火纹,赫然是《周易·既济卦》所述的“水在火上”之象。
冰台四周盘旋着十二尊冰傀,其关节嵌着《周髀算经》推演的“寒煞星轨”。林霄刚触及冰台边缘,冰傀眼眶便迸射《乙巳占·彗孛篇》记载的“冰彗蚀光”。他翻身跃至冰台顶端,足尖点在《河图·稽曜钩》蚀文处,整座玄冰台突然迸发刺目蓝芒。
“破!”
林霄震碎胸前凝结的冰甲,掌心溟殛道纹化作锁链缠住冰傀脖颈。锁链表面《尚书·洪范》篆文亮起的刹那,冰傀体内寒煞竟逆流灌入他周身窍穴。剧痛中,第十一境道域自主展开,溃散的冰傀碎片在空中凝成《楚辞·大招》所述的“四时冰霰”。
玄冰台开始崩塌时,林霄咬破舌尖喷出精血。血雾触及烛龙精血的瞬间,《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的“钟山神焰”轰然爆发,冰火交织的乱流中,他肋间道纹突然生长出《淮南子·天文训》所述的“寒暑枝桠”。左臂结冰右臂燃火,两股相斥之力在膻中穴碰撞出《周易参同契》记载的“龙虎交征”异象。
冰台彻底炸裂的轰鸣里,林霄双手掐出《道枢·溟寒章》法诀。烛龙精血被强行纳入髓海,与溟殛道纹融合的刹那,他背后浮现出《拾遗记·虞舜》所述的“冰火重瞳”——左眼淌出玄冥弱水,右眼跃动钟山烈焰。
地脉深处传来沉闷震动,九条寒髓灵脉如巨蟒破冰而出。林霄踏着《禹步·寒部》罡位,每一步都令冰层浮现《史记·天官书》星图。当最后一道寒髓灌入足三阴经时,玄冥道体表面突生异变——皮肤龟裂处钻出《汉书·五行志》记载的“玄冰羽纹”,每一片冰羽都烙印着《归藏易》失传的“寒髓爻辞”。
“凝!”
暴喝声中,冰火余波尽数敛入丹田。林霄右掌按在冰渊穹顶,掌心喷涌的溟殛道气凝成《吴越春秋》所述的“冰夷战戟”。戟锋扫过之处,崩塌的冰窟竟开始逆向复原,碎冰重聚成《水经注》失传的“九渊寒脉全图”。
当最后一块玄冰归位时,林霄瞳孔深处浮起双色道纹。左眼冰蓝纹路映照《周易·坎卦》水象,右眼赤红纹路流转《周易·离卦》火象——此乃溟殛合道境大成的标志。他屈指弹飞鬓角凝结的霜花,那冰晶尚未落地便化作《淮南万毕术》记载的“寒暑蝉”,振翅飞向蚀骨渊外涌动的劫云。
渊外三百里处的葬雪谷,七名披着《周礼·夏官》所述“玄兕皮甲”的修士同时抬头。为首者掌中《乙巳占·兵兆篇》残卷无风自燃,灰烬中显现的卦象令众人变色:“冰火同天...这是有人炼化了烛龙精血!”
雪谷冰层下,沉睡千年的《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述“寒渊虬龙”突然睁眼。其脊背冰刺上悬挂的青铜棺椁发出铮鸣,棺盖《道枢·葬雪篇》蚀文逐一亮起——这场溟殛合道引发的天地异变,已然惊醒了某些不应现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