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霄盘坐在破碎的溟殛道域中央,脊骨中二十四根破溟锥仍在嗡鸣。地脉裂隙渗出的弱水凝成蛛网状冰晶,却在触及他周身三寸时骤然汽化——第十一境“溟殛合道”的气场已能蒸融九渊寒髓。他忽然睁眼,瞳孔深处浮起两簇靛色焰苗,那是炼化殛溟魔尊后残存的《归墟图》篆文在燃烧。
三丈外坍塌的青铜水阙残片突然震颤。一块刻着禺强驭蛇图的檐角飞旋而起,在空中炸成九百枚淬毒冰针。林霄右掌虚按,蒸腾的水雾凝成《禹贡地域图》中记载的“玄龟负山印”,龟甲纹路与冰针相撞时竟发出金铁交鸣声。冰针碎屑坠地化作蠕动的溟虫,虫身裂开七窍,喷出裹挟着上古水神怨念的浊烟。
浊烟中骤然刺出半截焦黑龙须——正是被炼化的应龙法相残骸!林霄双指并剑划过左臂,血珠飞溅处凝出九条噬溟虬蛟。蛟尾缠住龙须的刹那,地底突然隆起十二座青灰色石碑,碑面《河图·稽曜钩》蚀文竟与破溟锥共鸣,将方圆百里的弱水抽成螺旋状水刃。
“轰!”
水刃劈开的地缝中爬出人形溟霰。那东西通体流淌着殛溟魔尊的残识,左手托着崩裂的河伯玉圭,右眼眶里嵌着禺强蛇瞳。林霄后撤半步,足跟碾碎的冰晶凝成《道枢·溟部》记载的“九渊踏星步”,每道脚印都炸开靛色雷火。
溟霰张口喷出裹挟着《乙巳占》星象的浊流,水流中竟夹杂着破碎的青铜水阙残魂。林霄肋间破溟锥突然离体,在身前交织成玄龟负碑的防御阵。浊流撞击龟甲纹路时,阵中浮现大禹治水时留下的《导淮图》虚影,图中应龙蓄水的姿势竟与噬溟虬蛟合二为一。
“嗤啦——”
虬蛟咬住溟霰右臂的瞬间,十二座石碑同时迸射幽光。林霄脊柱传来灼痛,第十一境特有的“溟殛骨纹”顺着颈椎蔓延至天灵盖。他暴喝一声,周身毛孔喷出凝成实质的玄冥煞气,在地表蚀出《神异经》所述“九曲归墟”的阵图。
溟霰突然裂变为七道残影,每道残影都化作《焦氏易林》记载的水灾凶相:第一道裹挟着熔金沸石的归墟热泉、第二道化作洞穿虚空的冰夷鳞雨、第三道凝成腐蚀神魂的禺强蛇毒……七重杀阵触及林霄衣角的刹那,他天灵盖突然迸开靛色光柱,光柱中浮现的《禹王碑》虚影竟将凶相尽数吸入碑文。
碑文流转间,林霄右掌浮现一柄由弱水精华凝成的量海尺。尺身《河图》蚀文与破溟锥共振,挥动时带起的波纹竟将空间割裂成《山海经》所述的北冥涡流。溟霰嘶吼着挥动河伯玉圭,圭尖迸射的幽光却在触及量海尺时倒卷而回——玉圭表面赫然浮现《归藏易》记载的“水厄反噬”卦象!
量海尺劈中溟霰眉心的瞬间,十二座石碑轰然炸裂。飞溅的碎石在空中凝成《周礼》所述的十二辰水阙阵,将残余的溟煞尽数镇压。林霄忽然单膝跪地,胸腔传出江河奔涌之声——第十一境圆满的征兆“九渊归流”正在冲刷他的五脏六腑。
地脉深处突然传来龙吟。一条断须应龙虚影破土而出,龙爪握着半卷焦黑的《水经注·溟泽篇》。林霄瞳孔收缩,认出这是殛溟魔尊未被炼化的本源残卷。他并指为剑划过舌尖,喷出的精血在量海尺上凝成《楚辞》所述的“东流不溢”篆文。
应龙残卷展开时,百里内的弱水突然沸腾。林霄足底生长出建木根系,根须刺入地脉汲取九渊精粹。量海尺与残卷相撞的刹那,他背后浮现玄龟负碑、应龙蓄水、禺强驭蛇三重法相——正是《道枢》记载的“溟殛三劫体”大成之兆!
残卷迸发的灭世溟瀑被三重法相撕碎,林霄趁机将量海尺刺入应龙逆鳞。龙躯溃散的瞬间,他脊柱传来清脆的裂响,第十一境瓶颈“九渊烬关”在髓海中显形。那是一座由《周易》坎卦爻变形成的靛色晶壁,壁上流淌着历代殛溟修士渡劫失败的残识。
“破!”
量海尺突然软化,化作《禹贡地域图》中记载的龙门水脉。林霄踏浪而起,右拳缠绕着蒸干的九渊弱水,重重砸在晶壁的“涣卦”节点。晶壁裂开的缝隙中涌出《淮南子》所述“共工触山”时的灭世洪流,却在触及他周身溟纹时被吸噬一空。
当最后一块晶壁碎片融入天池穴,林霄周身毛孔喷出靛色气焰。气焰所过之处,破碎的青铜水阙重组为《神异经》所述的归墟祭坛。他立于祭坛中央,看着掌纹中游动的《河图》蚀文——第十一境“溟殛合道”,终至圆满。
千里外某座冰封的河伯祠中,供奉的禺强神像突然淌出血泪。神像底座《水经注》残篇无风自动,浮现出一行被溟煞腐蚀的古篆:“九渊烬劫起,量海尺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