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府邸的书房内,烛火依旧通明,映照着赵毅沉静的脸庞。
他低声吩咐。
“武靖,你立刻安排一个绝对可靠、机灵点的人,马上去一趟岳将军府,告诉岳将军和岳小姐,就说宫中行刺栽赃一案已经水落石出,父皇已知晓真相,乃是北蛮奸细所为。让他们务必安心,切不可因为之前的风波而自乱阵脚,一切静待明日早朝,听明白了吗?”
武靖立刻抱拳领命。
“属下明白!殿下放心,属下保证将话一字不落地传到!”
“去吧,越快越好。”
赵毅挥了挥手,武靖便行礼离开了书房。
次日,天色微明,厚重的宫门打开,晨钟在京城上空悠扬回荡。文武百官身着整齐的朝服,按照品级井然有序地穿过广场,鱼贯步入庄严肃穆的太和殿。
龙椅上,赵渊身着龙袍,头戴冕旒,面沉如水,不怒自威。
龙椅下方两侧,三个皇子齐聚。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武将队列的最前方赫然站着一身崭新二品将军戎装、腰板挺得笔直、面色肃然的岳羽。
这不同寻常的阵仗让嗅觉敏锐的官员们立刻意识到,今日的早朝恐怕要有大事发生!
待百官山呼万岁,朝拜完毕后,赵渊抬了抬手,示意平身。他目光扫过下方群臣,落在岳羽的身上,沉声开口。
“诸位爱卿,前几日宫中遇刺一事,想必都已有所耳闻。”
群臣屏息凝神,知道正题来了。
“此事关乎社稷安危,朕心甚忧,责成相关人等彻查。今日,朕在此宣布,此案现已查明真相!”
“乃是北蛮奸细贼心不死,觊觎我大骊神器,此獠潜入军器监武库,盗取岳爱卿早年因规制更替而寄存库中的旧式佩刀,于宫道之上行刺于朕!”
赵渊目光扫过众臣的反应,语气中带着自省。
“其目的便是要栽赃嫁祸,离间君臣之心,动摇我大骊国本!用心何其歹毒!”
他看向岳羽,声音放缓了些许,带着安抚的意味。
“朕一时不察,险些被奸人蒙蔽,错怪了忠心为国的岳爱卿啊!”
这话一出,等于是在满朝文武面前,公开承认了岳羽的清白!
“如今真相大白,是非分明,朕今日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还岳爱卿一个清白!岳羽忠勇可嘉,护国有功,何罪之有?!”
这番话掷地有声,彻底为岳羽平反昭雪!
赵渊看着下方挺直脊梁、眼眶泛红却强忍着没有失态的岳羽,继续开口
“念岳羽将军镇守北疆多年,劳苦功高,此次又遭奸人陷害,险些蒙受不白之冤。朕心甚慰其忠,亦悯其遭遇。即日起,赦免岳家因此事牵连的所有罪责!”
这话一出,算是彻底给岳家吃了一颗定心丸。不少之前和岳家有些交情,却碍于形势不敢声援的官员,此刻都松了口气。
“为表彰岳爱卿之功,弥补其冤屈,朕意已决!册封岳羽为定北侯!食邑八百户!”
虽然有所预料,但当定北侯三个字真正从皇帝口中说出时,大殿之内还是响起了压抑不住的低呼!
岳羽身躯倏地一震。
多年的沙场浴血,边关苦寒,还有牢狱之灾、不白之冤,此刻仿佛烟消云散,他咬着牙关,强忍着内心的激荡,立刻上前一步,动作有些僵硬却充满力量地撩起崭新的戎装下摆,跪倒在地,额头重重叩在冰冷的金砖,声音带着哽咽。
“臣岳羽,叩谢陛下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渊抬手示意他平身。随即,他的目光转向了丹陛之侧,落在赵毅身上。
“赵毅,在此次彻查宫中刺客一案中反应机敏,处事得当,寻得关键人证,得以迅速查明真相,避免了冤案错案,有功!”
朝臣们的心又提了起来,目光在皇帝和赵毅之间来回扫视。尤其是二皇子赵恒,听到父皇如此直白地夸赞老三,脸色顿时有些难看,放在身侧的手握成拳头。
“为表彰其功,朕决定,册封赵毅为燕王。”
整个太和殿的百官顿时讨论开来。
“陛下竟然直接封了亲王?!”
“这怎么可能?!毫无征兆啊!”
无数道震惊、羡慕与嫉妒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赵毅身上,议论声再也压抑不住,整个大殿的秩序都差点失控。
亲王在大骊朝中,除了太子之外,几乎是皇子所能得到的最高封赏和地位象征。而且,燕地,虽不及秦、齐等传统强藩之地,却也扼守京畿北大门,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赵恒只觉得一股血气直冲脑门,眼前阵阵发黑。他盯着赵毅,眼神里几乎要喷出火来,恨不得立刻冲上去把他撕碎!
龙椅上的赵渊仿佛嫌这把火烧得还不够旺,慢悠悠地又投下了一块更大的燃料。
“册定北侯岳羽之女岳灵,为燕王妃,择吉日完婚。”
赵毅直到此时,终于明白皇帝的全盘打算。
封王又赐婚,既是抬举,也是拉拢,更是把他彻底推到台前,让其他势力重新评估他的价值。
赵毅压下心中翻腾的思绪,姿态从容地撩袍跪倒,声音沉稳。
“儿臣赵毅,叩谢父皇隆恩!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在赵毅谢恩起身时,吏部尚书李崇山快步走了出来。
李崇山躬身行礼,声音提得老高。
“陛下!臣有本奏!”
赵渊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是唔了一声,示意他说下去。
“燕王殿下蒙陛下厚爱,册封王爵,乃是殿下之幸,亦是皇家之幸!臣等为燕王殿下贺!然,臣以为,我大骊素重长幼纲常,祖制家法不可废!大皇子殿下仁厚,二皇子殿下英明,皆为国之栋梁,劳苦功高,亦曾为国分忧解难!”
“臣恳请陛下,为示皇恩浩荡,雨露均沾,亦请一并册封大皇子殿下、二皇子殿下为王!方能彰显陛下对诸位皇子一视同仁之心,亦能安抚朝臣百姓之心!恳请陛下明鉴!”
李崇山话音刚落,兵部侍郎刘珙立刻一步跨出,动作那叫一个干脆利落。
“臣附议!李尚书所言极是!大皇子殿下稳重,二皇子殿下果敢,皆有大功于社稷!陛下圣明,定能体察!恳请陛下一视同仁,同封王爵!”
紧接着,就像是排练好的一样,又有七八名官员同时出列,个个都是平日里唯赵恒马首是瞻的人物。
“臣等附议!”
“恳请陛下一并册封大皇子、二皇子为王!”
“请陛下恩准!”
一时间,请求册封大皇子、二皇子的声音在大殿之中此起彼伏,声势颇为浩大,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