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期,经过60多年休养生息,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经过文帝和景帝时期的“文景之治”,初显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国家财货充盈。
特别是景帝刘启削平七国,基本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在这样的基础上,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141年16岁继位,一共做了54年皇帝,加之宣帝刘询时代,为西汉的中叶,是西汉经济大发展和国势最强盛的时期,使西汉成为亚洲最富强繁荣的多民族国家,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
汉武帝雄才大略,作了许多大事和重要的贡献,对当时和后世都发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他对外出击匈奴,追出塞外数千里,弭除了历年的边患,打通了河西走廊;
又用兵南方,结束了一些部族纷争的局面,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和开发,统一了南越地区,设立了南海,苍梧等九郡;
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实现和发展了与西域地区的交流,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汉武帝对内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改良耕作技术;把铸钱和盐、铁三业收归官营,将运输和贸易由国家垄断,使物价平衡;打击地主和商贾豪强,缓和了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使经济得以进一步繁荣,社会生产得到新的发展。
在思想文化方面施行较宽松的政策,促进了全国的统一和文化的昌盛,文学、历史、天文、音乐、艺术,各方面人才辈出。
武帝罢斥诸子百家,独尊儒学,提倡经董仲舒改造过的今文经学(非古文经学)家的儒学,杂揉了战国以来阴阳五行和黄老刑名等各家学说,在孔子名义下统一起来。
这对当时政治的统一和封建社会制度的巩固是有利的,但是这种思想的统治却限制了学术的发展,束缚了作家的思想;
他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音乐机关,叫“乐府”,收集各地的民歌,后人称为“乐府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份宝贵的遗产。
他还提倡辞赋,使辞赋流行起来,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有积极支持汉武帝的政治、军事行动的董仲舒、司马相如、严助、朱买臣等人,有作为皇帝的清客,专供宫廷娱乐的枚皋、东方朔等人,
还有不满意汉武帝在政治上的一些措施,不满意当时社会的一些不合理现象,但却反映了人民的情绪的司马迁。
武帝以后,昭帝刘弗陵和宣帝刘询时代,社会比较安定,农业生产有发展,但是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建树,文化上继承武帝提倡的今文家儒学,却少有重要的作家。
西汉中叶的主要作品和作家:
1、《淮南子》
简介:
《淮南子》是汉朝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方士编写的一部书,大部分是道家的言论,其中夹杂一些孔、墨、申、韩的思想,也记了不少秦、汉间的佚事,内容丰富,是秦朝以后比较有名的子书。
它在政治思想上,有进步和保守的两面性,在哲学思想方面,既有唯物主义的因素,也有不少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观点,以及悲观没落的情绪。
这部书称为《淮南鸿烈》,“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它包括着广大而光明的道理。它又简称《淮南子》,原有内、中、外篇,中、外篇已经失传,流传下来的只有内篇二十一篇,汉高诱为它作了注。
刘安(?——公元前122年)的父亲刘长,是汉高祖的儿子,封淮南王。汉文帝时刘安袭封。刘安喜欢读书鼓琴,善于写文章。汉武帝曾经叫他作《离骚传》(另说作《离骚赋》),清晨受命,吃早饭的时候就写成了。
汉武帝爱好艺文,对他很尊重。四方宾客方士,多投奔了他。于是就与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得八人,及诸儒大山、小山等,共同着述了这部书。后以谋反未成自杀。
《主术训》
原文:
夫民之为生也,一人跖而耕,不过十亩。中田之获。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妻子老弱,仰而食之。时有涔旱灾害之患,无以给上之征赋车马兵革之费。由此观之,则人之生悯矣。
夫天地之大计,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率九年而有三年之畜,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积,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储;虽涔旱灾害之殃,民莫困穷流亡也。故国无九年之畜,谓之不足;无六年之积。谓之悯急;无三年之畜,谓之穷乏。故有仁君明王,其取下有节,自养有度,则得承受于天地,而不离饥寒之患矣。若贪主暴君,扰于其下,侵渔其民,以适无穷之欲,则百姓无以被天和而履地德矣。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是故人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植。教民养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肥墝高下,各因其宜。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以树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蓏,秋畜疏食,冬伐薪蒸,以为民资。是故生无术乏用,死无转尸。故先王之法,畋不掩群,不取麛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豺未祭兽,罝罦不得张于谿谷。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虫未蛰,不得以火烧田。孕育不得杀,鷇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是故草木之发若蒸气,禽兽之归若流泉,飞鸟之归若烟云,有所以致之也。故先王之政,四海之云至,而修封疆;虾蟇鸣燕降,而达路除道。阴降百泉,则修桥梁。昏张中,则务种谷。大火中,则种黍菽。虚中,则种宿麦。昴中,则收敛畜积,伐薪木。上告于天,下布之民。先王之所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实旷来远者,其道备矣。
——《淮南子》
释义:
《主术训》是《淮南子》里的一篇,本文是从中节选的。全篇论述国君治国,应当薄取于民,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使国家丰足,人民安乐。所讲的为君治国之道,从根本上说,为的是巩固封建统治的。
但是文章里有些关心人民疾苦的话,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而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在写作方面,叙事说理多用排比句式,笔调圆熟,文气流畅,而组词造句,尤见整齐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