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青瓦马头墙,朱红的门楣配上红灯笼和青纱,如果不抬头去看牌匾上的媚香楼三个字,让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这座与普通人家无异的宅子,当成秦淮河畔的歌楼。
“哈哈哈哈,早就听说闻兄台大名,今日一见却没想到明俨竟如此年轻。正所谓英雄出少年,我大明人才济济,中兴有望啊。”坐在郑森旁边,对着他一顿夸赞的正是复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襄。
“辟疆兄过奖了。”郑森摆摆手谦虚道。
“学弟,你还是太谦虚了,辟疆兄与在座的诸位都不是善妒之人。”方以智安抚完郑森,又对冒襄讲道:“辟疆兄有所不知,明俨不止刑名了得,算学更是经天纬地,吾自愧不如。”
“哦,明俨算学造诣竟在密之之上?”
“当然。”方以智随即将今天发生在算学课上的事完完整整的复述了一遍。
冒襄惊叹得鼓掌道:“不得了,不得了。明俨既通刑名,又通算学,年纪轻轻便成为禀生,要说文曲星下凡也不过如此。次尾兄,你觉得呢?”
“老夫年事已高,科举已是无望,能见到年轻后辈有如此才学颇为欣慰。他日明俨必能高中一甲,入阁拜相,成为比肩张太岳的国之栋梁。”吴应箕轻抚胡须,颇为满意的笑道。
“哪里,哪里,学生历来以张太岳为榜样,不断勤勉。若张太岳是浩瀚大海,学生只是沧海一粟。学生自是不敢与张太岳相比。”郑森不知道这是不是捧杀,只得自降身份。
‘唉,又来了。’方以智觉得自己这个新拜的师傅哪里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谦虚了。
不过听完这些话,另一桌上有一人不愿意了。“哼,还文曲星下凡?太夸张了吧。老夫读过一些算学着作,只是不知道足下算学造诣与九峰仙人相比何如?”
九峰仙人就是朱载堉,他本来可以老老实实的承袭郑王爵位。不过却主动上书,放弃了爵位。转而去研究他深爱的音乐和数学。并发现定义了十二平均律,奠定了现代音乐的基础。成为了享誉中外大数学家和音乐家。
“我……”
郑森刚想再次谦虚一下,坐在一旁的方以智却抢先替他搭话了。
“明俨常说,他所学的算学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想必九峰仙人的着作,明俨是通读过得。既然是站在九峰仙人的肩膀上,那么学业自然有先有后,但无高低之分。”
那人还不服气,继续挑衅道:“既然通读过九峰仙人的着作,那么必然掌握十二平均律了。既然掌握十二平均律,那么也必然会谱曲了。既然会谱曲,那么也必然懂得声音从何而来,又往何处而去。”
郑森被这人的一问三连打的有些措手不及,他不明白这人为什么要针对自己。但是现在不能说自己不懂十二平律,也不能说自己很懂音乐从而引发更多争执,因此只得笑着点头说:“略懂,略懂。”
“阮大铖你欺人太甚了,虽然你曾任吏科都给事中。但这里不是你监察六部的地方。我们复社士子羞与你为伍。”吴应箕脾气火爆的拍案而起指着那人骂道。
一直在戏台纱帘背后的李香君闻出了空气中浓烈的火药味,于是赶忙解围道:“此事是奴家招待不周了,奴家在此给各位赔罪了。晓曦你快去给客人们斟上上好的西湖龙井,秋梅你来弹奏一曲《骤雨打新荷》。”
随着悠扬婉转的琵琶声响起,台下的争论也暂时平静了下来。
‘李香君的声音可真好听。’郑森心道。虽然李香君此时在轻纱帐后面,面容看的不是很真切。不过曼妙的身材还是挡不住,要按后世的标准就是传说中的b5腰,大长腿。
再看向一边的侯方域,不出所料,他被李香君迷住了,此时正在目不转睛的盯着李香君看。这也是为何自进到媚香楼会客厅起他就一直没有说话的原因。
曲毕,方以智鼓掌赞美道:“秋梅姑娘琴技又有精进,想必不多日便可追上李香姑娘了。”
“先生过誉了,与我家小姐相比奴婢还差的远呢。”秋梅脸颊一红委婉的回答道。
“方潜夫之子竟还懂得音律,难得,难得。”阮大铖又尖酸刻薄了起来,也不知道今天是吃了什么药,竟然专门来找茬。
“我复社人才济济,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密之董音律有何奇之?”吴应箕捋了捋胡须一脸不屑。
要说懂音律,除了李香君以外,在场的所有人中可能都不如阮大铖,这货虽然当官不行,后来还开城降了满清。但是创作戏曲的能力,可是一等一的强。
阮大铖知道方以智学的各种杂学甚多,而且很聪明,说不定他也懂音律。况且看在他爹湖广巡抚方孔炤的面子上,也不敢多有得罪。因此火力目标再次转向了看上去徒有虚名的郑森。
当然阮大铖这么大岁数了,自然是不能继续跟郑森这个小孩子过不去。于是他瞟了一眼自己的女婿曹台望,示意他替自己教训教训郑森。
曹台望抿了口茶,满怀自信的要替自己的老丈人找回场子,遂一脸坏笑道:“明俨年纪轻轻便懂得音律,通晓声音从何处来,往何处而去。可否指教一二?”
‘你老丈人这么厉害,你还用我教?’郑森心里这么吐槽,但是嘴上却不能这么说。
“指教不敢,三人行必有我师,咱们互相学习。请小曦姑娘取七个一模一样的大碗来”当然郑森也是不甘示弱的。
‘今天我就来给你们讲讲,什么是物理!’
晓曦拿来了七个大碗后,郑森分别在里面倒上了不同量的水。
阮大铖看了看在心里不屑道:‘故弄玄虚。’。
“所谓声音其实是物体振动产生了声波,待他传到耳朵里我们就听到了声音。”说罢郑森敲响了第一个水最少的碗,‘叮’一声清脆的声音传到了所有人的耳朵里。
郑森这会儿可不想讲气体,液体,固体,还有介质这些概念。真要讲起来,非得讲个没完。
“请大家记住这水的波纹和刚才听到的声音。下面我将依次敲响后面六只碗,这六只碗中的波纹和声音也请大家仔细观察并倾听。”
侯方域还第一次见有这么上课的,颇为好奇的他,一时间竟然忘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李香君,不由自主的凑了过来。
敲完剩下的六只碗,郑森问道:“不知各位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规律?不就是音调逐次降低嘛,这有什么!’阮大铖在内心中不屑的鄙视道。
思索片刻,方以智突然豁然开朗,答道:“明俨学弟,我发现随着音调的降低,水中的波纹变得越来越稀疏是不是?”
‘真聪明,不愧是明末大科学家。’郑森一遍在心里赞叹方以智的才智之余,一边将他预定为了未来科学院的院长。
“完全正确。密之学兄不愧为世代书香之家,一眼就看出了此中规律。”
曹台望觉得郑森就是在耍猴,虚有其表,于是十分有信心的拆台道:“明俨学弟是不是弄错了,这不过是一些水波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