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被郑成功割去了双手的大拇指后,放了回去。临走时郑成功让安德烈给哥萨克殖民者头子哈巴罗夫带去了一封信,信上就一句话“要么滚,要么死。”
当然仅凭这么一句话哈巴罗夫是不可能退走的,想要还黑龙江流域百姓一个平静的生活,必须把这帮哥萨克强盗通过物理手段消灭掉。
为此郑成功以张远航为正,岳乐为副组织了一支西伯利亚建设军团。专门负责清剿黑龙江流域及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沙俄势力。并负责当地的民政事务以及各项基础设施和农田建设。
由于沙俄已经占领了勒拿河流域,哥萨克可以从雅库茨克延勒拿河南下直接进攻黑龙江流域。而在招讨军一方,由于辽河和松花江之间没有水道沟通,所以在物资运输上面处于劣势。
为此郑成功组织了一批获刑的囚犯建设沟通松花江和辽河的松辽运河。虽然郑成功也很想建设铁路来替代这条运河,但是受限于当前的工程技术,在高寒地区建设铁路难度依然很大。
因此,即使这条运河在关外漫长的冬季会封冻,因而导致断航。郑成功还是毅然决然的推动了这条运河的建设。
同时由于地盘的进一步扩大,郑成功又再次举行了招讨军公务员考试。这次考试着重偏向招收之前从未参加过考试的野人女真、海西女真等关外诸部。
其目地就是为了将关外蒙古及女真诸部,尽快纳入招讨军的管理之下,同时为西伯利亚建设军团在当地推进工作,做好政治环境准备。
在教育方面,大量的小学及中学开始进行建设,并要求诸部都得送孩子来上学。当然郑成功也承诺,只要这些孩子能从中学毕业,招讨军包分配。
在经济方面,完全取消商业往来上的限制,除了武器弹药不能卖,其他方面没有什么限制。
军事方面,招讨军打算通过新设立西伯利亚建设军团,来逐渐吸纳蒙古及女真诸部的军事力量,最终将他们的常备军化为己用。
其实在诸多方面之中,军事方面反而是最容易实现。因为在看到招讨军摧枯拉朽的将曾经关外最强的满清打的满地找牙,主力沦丧后。
关外蒙古与女真诸部,已经彻底放弃了军事对抗的想法。他们很清楚,现在就是臣服于招讨军的最佳时机。况且招讨军还有粮食和各种商品。自己又能拿牛羊皮毛来换粮食,何苦再打仗去抢呢?
当然第二次松锦大战不止震撼了外蒙古与女真诸部,还极大地动摇了多尔衮的统治基础。不少满清贵族,都觉着自己刚入关几年,就要像前明一样被人推翻了。
一时间清廷里吵翻了天,蒙八旗大都主张与招讨军和谈,甚至臣服于招讨军也不是不可以。毕竟蒙八旗大都来自于科尔沁蒙古。
自招讨军攻下大凌河城以后,招讨军与科尔沁部之间的联系有了极大地提升。双方的贸易额有了很大提高。
科尔沁诸部生产的羊肉、羊绒、羊毛等商品,通过出售给招讨军,换回了大量的钱。科尔沁商人再用这些钱购买招讨军带来的各类优质商品,从而丰富自己的生活。
可以说这些年通过与招讨军在经贸上的往来,科尔沁部的生活水平可谓一年上一个大台阶,牧民们赚的盆满钵满。
而在清廷之中,最不愿意向招讨军示弱投降的,就是汉八旗了。因为汉八旗里的几个主要人物,如吴三桂、孙之獬之流,都已经上了招讨军对外宣传的必死汉奸名单。
在必死汉奸上名单上的人,都罪无可恕。他们也都明白,郑成功恨他们胜过恨满清。于是为了活命,他们拼命地在满清朝廷里与一切妄图投降招讨军的人物作对。阻止满清投降招讨军。
至于满八旗,持投降和抵抗到底观点的人各占一半。其中支持投降的主要是野人女真和海西女真。毕竟在关外的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诸部也和科尔沁蒙古诸部一样,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而坚持抵抗到底的则是已经在关内圈占了大量土地的满八旗贵族。要知道,郑成功是不承认圈占土地这种做法的。所有被圈占的土地,必须还给他们原有的主人。原有主人已经不在的,由招讨军所有。
而在这些人当中,最支持抵抗到底的,则是瓜尔佳·鳌拜。因为除了爱新觉罗家以外,就属他的家族圈占的土地最多。
爱新觉罗家可以降,因为皇太极的闺女阿图和阿巴泰的闺女长春就是郑成功的媳妇。他们降了依然是皇亲国戚。
看着在朝堂之上吵成一片的王公贵族和众大臣们,多尔衮十分头疼。他听了一会儿,也没觉着有什么意义。于是便散了朝会,带着遏必隆回了养心殿。
“遏必隆,朝廷与郑逆和谈一事你怎么看?”多尔衮揉着眉头一脸疲惫的问道。
既然多尔衮已经提到了和谈的事,就说明他也有这意思,至少是不反对。
遏必隆思索了一下,答道:“陛下,奴才以为,此事可谈。但谈判需要悄悄的谈,而且不能以我大清朝廷的名义去谈。我们需派遣一秘史,先行与郑逆接触。
探一探郑成功的真实态度再做决断。”
多尔衮寻思了一番,又问道:“如果要和,双方又该以何为界?又以什么条约和解?和解之后,我大清又该做什么?”
遏必隆答道:“招讨军让出胶东半岛,关外之地尽归招讨军。支持郑成功称帝,双方约为兄弟之国永世修好。和解后我军应立即整军备战,南下讨伐伪明。待南方平定,立即挥师北上收复关外之地。”
多尔衮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儿后,又说道:“攻灭伪明,朕是与你意见一致。只是吃到嘴里的肉,又怎么好再吐出来。胶东半岛,咱们怕是要不来了。
不如先按你得意思谈,郑逆要是同意最好,不同意就按当前双方所占领土化解,胶东半岛就让给他了。毕竟他想从胶东半岛打出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陛下英明。”遏必隆恭维道。
多尔衮哀叹道:“只是如此优厚条件郑逆也未必同意啊,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只是这谈判之人需选一伶俐之人,而且……你可有人选?”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奴才不敢妄言。”遏必隆答道。
多尔衮苦笑了一下道:“罢了,这件得罪人的事,还是由朕来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