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谁掉的果?”
看到地上滚落的柿子,小魏夫子先用脚把柿子拦住,然后看向四人,语气听不出情绪。
心虚的钱程,壮实的身躯一震。
前面的江铭和李景舟,不约而同的往后看去,都想知道柿子是谁掉的。
钱程见两人看过来,下意识的低头。
“都不是你们的是吗?”小魏夫子将四人的反应看在眼里,“难不成,这柿子自己长脚,跑出来的?”
江铭忍不住,‘噗嗤’的笑了出来。
李景舟捂住嘴,忍住不笑。
沈淮弯着嘴角。
钱程瞬间满脸通红,纠结了许久才鼓起勇气抬头,“夫子,柿子是我掉的。”
说完话,他又迅速低下头。
似乎这样,就能挽回一些面子。
“敢于承认,勇气可嘉。”小魏夫子弯身将柿子捡起来放到钱程的桌上,“日后东西掉了,自己捡起来。”
“是,夫子。”
钱程快速的将柿子塞进书袋里,并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吃柿子了。
小魏夫子的视线一一扫过沈淮四人,“都带笔墨纸砚了吗?”
四人齐声回道,“都带了。”
“准备一下,半盏茶后开始默写。”
沈淮拿出墨条开始磨墨。
小魏夫子见他有模有样的,还颇有兴趣的多看了两眼,然后才开始给大家科普磨墨的技巧以及成墨的标准。
一切就绪,开始默写。
这次抽查的词量增加了,而且都是笔画比较多的字。
沈淮足足写了两页纸。
“接下来是背诵,谁先来?”
小魏夫子的话刚落音,沈淮就站了起来,“夫子,我愿意先来。”
“好!”
小魏夫子很赞赏沈淮的主动,也知道他早就将《三字经》背的滚瓜烂熟,干脆让沈淮一边背,一边解释词句。
有典故的,还让沈淮简单复述一遍。
沈淮一如既往,应对的游刃有余。
“很不错,可为之榜样。”小魏夫子当众称赞,随后目光扫向其他三人,“不知你们是否也像沈淮这般刻苦。”
江铭、钱程、李景舟三人瞬间压力巨大。
“你们三个,谁先来?”
“我。”李景舟站了起来,“请夫子出题。”
为了一文钱奖励,李景舟干劲十足,动力满满。
一文钱的buff加持,他跟开了挂似的,很快过关,压力瞬间给到了钱程和江铭。
两人都不想去扫茅厕,强打起十二分精神,最后也顺利过关了。
小魏夫子满意的点点头。
同时也觉得他们四人的潜力比启蒙班的学生好,都不服输,都不甘心落后于别人,逼一逼还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来小魏夫子还觉得扫三天茅厕还狠了,现在看来,狠一点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尤其是沈淮,自律好学、知礼上进。
在班里的表现,他一直看在眼里。
聪明又刻苦,知礼又上进的学生,没人会不喜欢。
小魏夫子也知道,学生更需要激励,所以也不吝夸奖,“李景舟进步很大,希望继续保持,江铭和钱程,你们两个也有进步,但进步的还不够明显,在加把劲就能追上来。
沈淮很优秀,继续保持,戒骄戒躁。”
四人齐声,“谨遵夫子教诲。”
第一次全班被夸,大家都非常开心激动。
若不是还要上课,他们都恨不得跳起来,大叫三声。
沈淮不得不承认,夫子这一顿操作非常有效果,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就连课间提问都不用点名了,小伙伴们争先抢答。
即便是下午加进来的算术课,大家依旧保持高涨的学习态度。
散学的时候,沈淮没有跟江铭他们三个一起出去,而是来到启蒙班对面的桂花树下坐着,一边听小魏夫子讲《百家姓》。
竖起耳朵听了片刻,沈淮才知道沈杨为什么那么忙了。
学《百家姓》,不仅要学里面的文字,还要了解姓氏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若是这个姓氏是名门望族、皇族,夫子还会给你展开了讲。
学的不仅是书面的内容,还有姓氏延伸出来的历史知识,名人典故,望族事迹。
沈淮这才发现,三百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里面囊括的地理知识、历史事实、名人典故、自然天文等等,仅仅只是学生接触浩瀚知识中的冰山一角而已
比如历史上着名的五姓七望、名臣名将,他也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人这么一回事而已,若真要说出个一二三来,他就相形见绌了。
两刻钟后,启蒙班宣布散学。
小魏夫子从教室出来,看到沈淮还没回去,还特意走过去问,“沈淮,你怎么还没归家?”
“夫子,我在等沈杨,他是我堂哥,我们今天一起回去。”
小魏夫子点点头便离去了。
“沈淮。”沈杨见小魏夫子走远了才跑过来,“走吧,小叔肯定在外面等我们了。”
沈继业早就等候多时,待二人一上车,立即出发。
“爹,你怎么又买猪下水了?”
沈淮看到牛车上挂着的竹篮里装着两片猪肺,不禁说道,“饭堂三天就能吃一次肉,你们不用每天都给我准备的。”
家里到集日才能吃肉。
而集日,每个月三次,相当于一旬吃一次。
在学堂三天就能吃一次肉,家里还经常给他准备肉蛋,自己吃青菜,沈淮真的心里过意不去。
沈继业却说,“家里最近忙,得吃点肉打打牙祭,不然身体熬不住。”
猪肉吃不起,猪下水绝对没问题,就是费佐料。
“好叭。”沈淮语气无奈。
旁边的沈杨却很羡慕沈淮,觉得他很幸福。
他们家已经有大半个月没碰到荤腥了。
“杨小子,等会跟三郎一起吃了晚饭再回去呗。”沈继业开口,“ 你爹娘还要送你外公回江湾村,估计要很晚才回来。
不如吃了晚饭,写完课业在回去。”
“不用了小叔,我还要回去喂鹅喂猪呢。”
“那明天让三郎多带点肉,你们午饭一起吃。”
沈杨瞬间大喜,“谢谢小叔。”
沈继业笑笑,继续赶车。
“沈杨哥,你们刚才学的是《百家姓》吗?”沈淮问。
“对呀,可难了。”沈杨大吐苦水,“里面全是姓氏,而且还有很多典故,像那个赵姓和周姓,还涉及到以前的王。
夫子讲了一大堆,起初我们还以为是讲故事,谁知道这些也要检查,简直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