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太久,终会觉得乏累,宣州城的杂耍表演固然精彩,但这类精彩的画面几乎每天都可以见到,因此他们没有驻足太久,打算先找家客栈住下来。
余生花五文钱从街边小贩手里买了张宣州城地图,在找寻出一家位置偏僻的客栈之后,便打算前往。
他原本是打算在街心处某家大酒楼住下的,因为那里沿街沿河,夜幕降临之时,灯河夜景肯定会如同银河般从窗台下流淌而过。可唐婉之觉得一路上花销太多,以后还要在宣州生存,必须要省点银子。
余生一开始还有些不乐意,觉得师娘太小家子气,但行过繁华大街,走过偏僻小巷,来到一家名为“缘来居”的客栈,得知一间房竟要一两银子之后,不禁大感惊讶,本以为那些大酒楼顶多就一两百文,如此偏僻之地,几十文也就差不多了,谁曾想这价格竟然快赶上某时代的五星级,看来他还是低估了这里的消费水平。
幸好先前有师娘阻拦,不然他身上仅剩的九两银子,估计还不够在那些繁华大酒楼住一晚,想到这里,不由心生感慨:“身旁有一位会勤俭持家的女人是多么重要。”
为了省钱,他们只开了两间房,三男两女分别各住一间,最胖的那位打地铺。
晚饭过后,余生便迫不及待的去洗了个热水澡,冲去一身风尘疲惫。
……
华灯初上,夜幕降临,宣州城最热闹的时段开始出现。
街上行人如织,桥头人来人往,桥下碧波荡漾,一幅繁华盛景在宣州城蔓延开来。
屋檐下,红色的灯笼随着春风摇摆,带着微醺的光芒,洒进屋来。
余生将地图在桌面铺开,研究起了宣州的地景风貌。
宣州城真的很大,有一条自北向南的河流穿插而过,将巨大的城池分为东西两半。
东边为东城区,其中在东城最中心处,便是皇宫所在,那是宣州城最具权利的地方。
而围绕皇宫的都是些深宅大院,里面居住着达官显贵,根据宣国的官吏层次排列开来,离皇宫越近,宅院便会越大越奢华。
不过东城那边没什么娱乐设施,少了些老百姓的烟火气息,与其他地方比起来,较为清冷。
西边为西城区,也就是余生目前所处的位置,而在西城之下,又被划分为大大小小十几个不同的区设,分别为“北新城、青山区、白云区、渌水区、老城区……”
北新城毋庸置疑,便是刚建设不久,亦或是在规划建设的城区,他们入城的地方便是北新城。
他所在的这家客栈也在北新城,不过这里在地图上被红线圈着起来了,好像是在拆除规划中。
对于那些青山白云什么区的,他没怎么琢磨,应该是风水较好,适宜居住的地方。
老城区就很好理解了,多半都是些老宅子,余生并没有在此处过多停留,而是将目光移到东城区的位置。
就在目光扫过渌水区之时,他忽然感觉地图上那三个浅灰色的大字有些熟悉,“东道河”。
看着这条河经过宣州城之后,便蜿蜒曲折流向东方,他这时才明白此名的寓意,古人给山川景色起名一向简单随意,但并不会显得俗气。比如那条自西向东的长江,一开始人们管它叫“江”,后来发现此江源远流长,便逐渐称之为“长江。”
黄河也是因为常年泥沙翻滚,河水呈现黄色,故而称之为黄河。
因此这条“东道河”也不难理解,那便是流向东方的河流。
而这条河的源头,正是来自遥远的边陲北方“东风坪”。
余生心里不禁开始黯然起来,不知道那些无辜的鲜血,有没有被带到这座繁华的都城。想到这些,感觉宣国这座最富庶的城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
宣州城的确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美好,每一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潜藏着阴暗深沉的一面。
此刻的都城皇宫中,有两名男子正密谋着什么。
其中一人四十余岁,身穿貂裘,颇显华贵,浓眉如墨,嘴唇很厚,神态沉稳坚毅,隐有一种说不出的森严之感
他倚靠在大殿的偏椅之上,单手抚额,厚唇抿的极紧,似在思索什么,在他身前的案桌上摆放着一只琉璃茶盏,茶水还在冒着热气。
另一人身着锦袍,容貌苍老,瘦如枯槁,约莫五十余岁,他一直站着,面带微笑,对眼前之人很是恭敬。
沉默许久之后,裘衣男子率先打破宁静,端起桌上的茶水轻抿一口,意味深长的说道:“我若登位,定要做些什么才会让百官臣服,不然即便是先帝的兄长,也难以服众。”
锦袍男子躬身行了一礼,苍老沙哑的声音说道:“北方动乱已久,此时平定,易得民心。”
此人便是宣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李卢,李太尉。他是宣国最高的军事长官,不过此人从不亲自带兵,只参与皇帝的统兵决策,因此看似权力极大,实则都是虚职。
而在他身前坐着的裘衣男子,便是先帝的同袍亲弟,“宁东王。”先帝在世之时,此人一直驻守东域,自先帝驾崩之后,接遗诏回京,本应继承帝位,但因其驻守东域这十几年来,过于平淡,没什么功绩,这才使得百官不肯臣服于他,甚至边陲诸侯趁此叛乱。
这些都是明面上人所共知的事情,其真正原因,只有宁东王自己,以及一些聪明的人知晓,宣国军力强盛,浇灭北方那些刚燃起的叛乱之火不费吹灰之力,可他却任由其燃烧,因为他觉得事件发酵还不够造成深远的影响,所以他在等,等到处理这件事足以震慑人心,他才会出手,毕竟那个位置过于沉重,不做些事情,即便坐上去,也会很快被拉下来。
桌上的茶水逐渐变冷,宁东王从未喝过一口,他站起身来,离开那张椅子,走向殿外,望着北方漆黑的夜空,陷入沉思。
……
两日后,宣州城传出了一则消息。
齐伯侯不顾天下苍生,带兵叛乱,在北境屠城烧寨,残杀无辜百姓。
宁东王决意率兵北上,以平内乱,此消息仅半日时间,就传遍了大街小巷,老百姓拍手称赞,宁东王英明神武,此战定能凯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