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黄县令的一番交谈中,沈知瑜得知他是一个老光棍!
年轻的时候曾有过一个红颜知己,但奈何知己嫁给别人,他便一心求学,只求上进。
现在呢,知道那位红颜难产去世后,便不再爱一个人,改为爱众生。
同黄县令一起用了早膳后,沈知瑜便忍不住的打哈欠,只好先回客栈补觉,不过看着黄县令倒是精神抖擞,完全不像是熬了一夜的人。
阿大几人在沈知瑜准备夜袭衙门的时候便得了信,都各自回房间睡觉去了,早上醒来,发现沈知瑜几人还未回来,不免有些心慌,早膳都没吃便早早在客栈外头等着两个人,又有三人等在衙门门口。
阿大带着两人等在衙门门口焦急的朝里面望,沈知瑜几人出来的时候便看见了探着脑袋往里面瞅的阿大。
“小姐,怎么才出来?”
“无事,就是同这位黄县令聊的投机些,便忘了时间,困了,快回去吧!”
“好。”阿大有些懊悔怎么没有将马车牵来,看着前面走路晃晃悠悠垂着脑袋的沈知瑜,更是一阵自责。
不过幸好,这里离客栈并不远,穿过两条街也就到了。
房间都是昨日阿大他们整理好的,可以直接入睡,一进房间,沈知瑜便直奔床走去,松韵将床上的床帘放下,又将窗户关好,便离开了。
因为她们几人也算是一夜没有睡,便都回了自己的房间去睡觉,阿大看了看没精打采的几个人,也不好打扰,只好将他们的房门关好,便吩咐道。
“咱们先去吃饭,吃过饭后便守在这里,等他们睡醒。”
“是,阿大哥!”
“不过阿大哥,你说小姐和那县令能聊什么呢?聊一整晚!”
阿大挠了挠脑袋,“这个我不知道,这都是贵人们的话题,咱们只管干好自己的活就行!”
“对!”
“你说的对,阿大哥!”
众人纷纷附和,便跟着阿大去用膳,吃过饭后便轮流守在沈知瑜的房门前。
沈知瑜睡醒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沈知瑜从床帘里伸出胳膊,伸了伸懒腰,随即将床帘拉开,便坐起来。
起身伸了一个懒腰,便将窗户推开,这客栈不高,沈知瑜住在二楼,不过也能将宿州的风景尽收眼底。
不过这宿州的风景同曲梁还是大不相同的,这里看不见满眼的绿色和滔滔江水。
不过这里的人都普遍大嗓门,那条街的两位大娘说的话,沈知瑜都能听的清楚。
这里的人豪迈豁达,说话声音大,但内心却离得更近了。
正看的起劲呢,窗边忽然落下一只信鸽。信鸽腿上还系着红绳。
沈知瑜摸了摸信鸽,信鸽没有动,任由沈知瑜的动作,见红绳上好像还有别的东西,沈知瑜便解开,果然看到一张纸条。
展开纸条,上面映入眼帘两行字。
“瑜儿真棒!曲梁之事传至,吾更心悦尔!”
这般大胆的话,想来只有李鹤川了,沈知瑜有些无语的将纸条放在手中,一时不知道如何处理。
撕掉、烧掉都不太好,可若是放起来,也有些奇怪。
这般想着,见信鸽还未离开,沈知瑜连忙拿出笔,写到纸的背面,重新卷起来,重新绑上信鸽的腿上,随后拿起桌子上买的果脯,放在手心中,让信鸽吃。
信鸽喜欢这类食物,都吃完后,扇乎扇乎翅膀,便飞走了。
秋水睡醒之后,便拉着松韵,给她讲故事,讲的都是李想给的书中的情感故事,不是小姐爱而不得,便是小少爷同民女的故事,反正每一个都引得松韵专心致志的听。
沈知瑜将信鸽送走后,便推开房门,正好看见拉着松韵聊天的秋水,伸了一个懒腰,便走过去,“聊什么呢?”
“讲故事呢,小姐饿了吧!咱们出去吃晚膳吧。”
“好,走吧,一起去。”
沈知瑜将站在原地不动的阿大几人招呼着,这几人早在跟着沈知瑜之后,便换了一身衣服,看上去就是小厮的装扮,不过这几人,膀大腰粗的,看着便不是一般的小厮。
算了,总归比穿着盔甲好。
这样没有那么引人注目。
沈知瑜和秋水走在最前面,其余人都三三两两的跟在后面,沈知瑜走走停停,观察着哪家酒楼里客人最多。
最后在一家名为--千秋楼,这个地方看着人多些,便带着几人进了这里。
阿大看到沈知瑜四处环顾的目光,又看了看这个看着很便宜的酒楼,有些疑惑,拉住走在旁边的鹤翎,低声问道:“鹤公子,小姐为何选了这样的地方,看着这......”
“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家酒楼可是小姐特意选的。”
“就这还是特意选的,”阿大看了看都坐在楼下吃饭,没有雅间的酒楼,挠了挠头,想不明白,“这里有啥奇特之处?”
“这里你看到了什么?”
“人啊,很多人!”阿大环顾一圈,目光所及都是人。
“对了,就是人多,这人多啊,一是能证明这里的菜好吃,二呢,这里能听到一些不一样的消息。”
“哦!”阿大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不知道明没明白,不过鹤翎也不准备向他解释了,便提醒道:“你啊,一会儿带着你这几个弟兄坐在我们旁边吃饭,多观察着点,别说我没教你!”
“昂,好。”
阿大虎头虎脑的点头称好。
沈知瑜看了看,找了一个中间位置的桌子,在那里坐下,阿大也连忙想着鹤翎的话,坐在这张桌子旁边的一张。
见沈知瑜落座,店里的小二也连忙上前,“几位客官要点些什么?”
“上些你们店中的招牌,看着饭量来,旁边这桌的四位也是一起的。”
“好嘞,您慢等!”小二弯了弯腰,便转身离开了。
小二离开后,沈知瑜便竖着耳朵听周围人说话。
“哎,你知道吗?老王的娘子有了!”
“有了!有孩子了?”
“可不,这老王和他娘子成婚十年了,一直想要个孩子都要不上呢,这一下子就有了。”说话的人一脸你快问我的表情。
那人也没有辜负他的表情,连忙问道:“咋还有了呢?”
“这个啊,我也是听我家那个婆娘说的,这老王他娘子,上山去道观求子,下山之后不过两月,便传来了好消息。”
“那这道观可真神啊!哪天我也得去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