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原则,春季适宜使用吐法。
【注释】发汗、催吐、攻下,是治病的重要方法。说春季适宜吐法,这是取象于春天阳气上升的特点来确立的治法。然而,凡是疾病有适合催吐的情况才使用吐法,不能一概而论。
【集注】程应旄说:吐法主升,有推陈出新的含义,所以说:春季适宜吐法。
凡是使用催吐的汤药,病症缓解就应停止,不一定要把一剂药服完。
【注释】凡是使用催吐的汤药,原本是为了祛除上焦的病邪,病症缓解就停止用药,如果病邪已去却过量用药,反而会损伤中气,所以不一定要把一剂药全部服完。
【集注】程应旄说:吐法用于祛除上焦的病邪。上焦是清阳所在的部位,催吐用药过量,病邪虽去,但会损伤膻中的阳气,阳气固然是不可不珍惜的。
胸上有各种实症,胸中烦闷且疼痛,不能进食,想让人按压胸部,按压后反而吐出涎沫,每日腹泻十余次,脉象反而迟缓,寸口脉象仅见滑象,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吐法,吐后腹泻就会停止。
【注释】胸上的各种实证,指的是或有痰、或有热、或有寒等之类的病症。各种实证致病,所以胸中烦闷且疼痛,不能进食。想让人按压胸部,不但疼痛不能减轻,反而吐出涎沫,可知病邪在胸中盛满,按压后向上溢出。经典说:腹泻,脉象迟缓且滑的,是里有实证。现在每日腹泻十余次,脉象反而迟缓,寸口仅见滑象,可知寒邪与实邪在上,水液不能向下输送到膀胱而流入大肠,所以只要使用吐法,腹泻自然就会停止。
【集注】张璐说:疼痛不能进食,按压后反而吐出涎沫,可知胸中存在寒痰。腹泻脉象迟缓,寸口仅见滑象,这表明膈上有实邪,所以使用吐法后腹泻自然会停止。
病人手足逆冷,脉象突然出现结象,这是因为邪气停留在胸中,导致心下胀满且烦闷,想吃东西却又吃不下,病症在胸中,应当使用吐法。
【注释】病人手足厥冷,脉象突然出现结象,是因为寒邪与结气,结聚在胸中,阳气不能向四肢畅达。心下胀满且烦闷,是因为实邪结聚所以胀满,阳气郁滞所以烦闷。想吃东西却又吃不下,这是因为邪气停留在胸中,所以应当使用吐法。
【集注】成无己说:这种情况与瓜蒂散证相同。瓜蒂散证说脉象突然紧张,这里说脉象突然出现结象,仅有这一点不同。紧脉表示内有实邪,突然紧张说明邪气在胸中,实邪但尚未深入;结脉表示邪气结实,突然出现结象说明邪气在胸中,结聚但尚未深入。虽然治疗方法相同,但用药的轻重程度还是有区别的。
程知说:脉象来势缓慢,有时停顿一下又再搏动,称为结脉,结脉是痰气结滞的表现,这与瓜蒂散证相同。但瓜蒂散证说脉象突然紧张,表明寒邪强盛,这里说脉象突然出现结象,表明痰气充实。张
锡驹说:病人手足厥冷,是因为气机在内结聚,不能向外通达四肢。心下胀满且烦闷,是因为邪气盛实则胀满,正气受伤则烦闷。
魏荔彤说:脉象突然出现结象,并非脉象原本如此,而是有形的邪气阻碍了胸中的宗气,所以荣卫之气不能顺畅运行,这与气血虚弱微小、不能流通布散而出现的结脉不同。
宿食停留在上脘的,应当使用吐法。
【注释】胃分为上脘、中脘、下脘。宿食停留在上脘,疼痛在胸膈部位,疼痛时想要呕吐,这种情况可以催吐而不能攻下。宿食在中脘,疼痛在心口部位,疼痛时想呕吐或者不呕吐,这种情况可以催吐也可以攻下。宿食在下脘,疼痛在脐上部位,疼痛时不想呕吐,这种情况不能催吐而可以攻下。所以说:宿食停留在上脘的,应当使用吐法。这详细说明了凡是病在人体上部的,大多都可以催吐。
【集注】成无己说:宿食在中脘、下脘,就适宜攻下,宿食在上脘,就应当催吐。《内经》说:病在高位的,就因势利导采用吐法;病在低位的,就引导邪气向下排出。
方有执说:上脘,指的是胃的上口。
张志聪说:胃是水谷汇聚的地方,有上脘、中脘、下脘的区分。上脘主收纳,中脘主消化,现在食物停留在上脘,不能腐化,所以成为宿食,应当使用吐法。程应旄说:宗气聚集在胸中,人体的升降呼吸在此进行。清阳所在的部位,怎能容许浊物停留阻滞,使用吐法来宣泄,使其没有障碍。如果是表邪传入,由无形之邪变成有形之邪,出现痞满、结胸等症状,就另有治法,都不适合用吐法了。
辫不可吐病脉症并治篇
相关的具体内容、症状、治法等,都可以在六经辨证的相关论述中见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