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方打野的身影在右草边缘一闪而过,随即隐入阴影。沈逸的视线没有偏移,手指从控制面板上缓缓抬起,指尖在唇边轻点三下,节奏与心跳同步。
“所有人,打开战术同步视窗。”
频道里一片寂静,只有系统提示音在背景中低频闪烁。林悦的手指迅速划过终端界面,张昊和苏瑶的信号接连亮起。三维投影在视野中央展开,慢速回放着刚才那场未发生的团战。
“看这里。”沈逸的声音平稳,没有起伏,“打野进草,中单左步微移,辅助控制面板滑动确认——三个动作,间隔0.6秒,形成固定序列。”
投影画面定格在三重信号交汇的瞬间,一条红色虚线从中穿出,直指敌方中野衔接区前方1.2格处。
“我们不是等他们出手后再反应。”他停顿半秒,“是在他们决定出手的前一刻,先动。”
林悦盯着那条线,眉头微蹙:“可我们看不到他们的操作界面,怎么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要动?”
“靠规律。”沈逸调出数据波形图,“过去七场,他们的中野联动从未脱离这个节奏。人在高压下会回归习惯,这不是漏洞,是本能。”
张昊低声问:“万一他们改了呢?”
“那就不是我们的问题。”沈逸关闭投影,“是他们的团队信任崩了。而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意识到——他们的节奏,已经被我们读取。”
系统提示音响起,官方暂停还剩3分42秒。
“进模拟场,实战推演。”
五人视角同步切入训练地图,敌方五人模型按标准推进路线就位。沈逸将三重信号设为触发节点,集火锚点锁定在预判位置。
“第一轮,按原指令执行。”
打野模型踏入右草,林悦的控制技几乎同时出手,提前0.8秒释放。
“停。”沈逸立刻叫停。
回放画面中,苏瑶的支援延迟0.3秒,张昊的位置偏移半格,集火区域空无一人。
“你动得太早。”沈逸对林悦说,“信号出现,不代表行动开始。我们的任务不是打断技能,是打断‘启动流程’。差0.5秒,就是差一个节奏段。”
林悦咬了下嘴唇:“那我该怎么判断?”
沈逸沉默两秒,切换至音频控制台。三声短促的滴响从频道中传出,间隔均匀,最后一声落下时,地图上的光标在锚点处闪烁一次。
“以后听这个。”他说,“三声滴响,光标闪,再动手。不是你们自己计时,是跟着指令走。”
苏瑶皱眉:“如果系统延迟,或者光标被遮挡?”
“那就靠我。”沈逸关闭自动标记功能,改为手动操控,“系统提供数据,我来做判断。你们只信我这一秒的指令。”
新一轮演练开始。
打野模型再次进入右草,沈逸盯着数据流,手指悬在标记键上方。中单模型左步微移的瞬间,他按下指令——三声滴响,光标闪烁。
林悦的控制技精准命中,苏瑶的领域覆盖同步展开,张昊的位移技能卡在衔接点,将敌方打野的突进路径彻底封死。
“集火完成。”系统提示。
沈逸没有松懈:“张昊,你晚了0.2秒。”
“视野被遮了一下,我没看清光标。”
“下次不看光标。”沈逸说,“听节奏。三声滴,你就动。哪怕你觉得不对,也必须动。这是我们唯一能压过他们的方法——用同步压过反应。”
第三次演练。
沈逸亲自操控标记节奏,三声滴响后,手动点下光标。这一次,林悦没有提前,张昊的位移几乎贴着时间节点完成,苏瑶的控制链无缝衔接。
“命中率87%。”系统评估。
没人说话。林悦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轻轻敲击,模仿着刚才的节拍。
“我……好像踩到点了。”她低声说。
沈逸点头,调出最后一轮数据对比图。三重信号的响应误差从最初的1.1秒压缩到0.3秒,集火同步率提升至91.4%。
“还不够。”他说,“实战不会有重来的机会。下一次,是真实战场。”
苏瑶忽然开口:“如果他们在中途改变路径呢?比如打野不进右草,改走河道?”
“那就等。”沈逸说,“等他们回到习惯路线。只要他们还想打中野联动,就必须走这个流程。我们可以输一次团,但不能乱一次节奏。”
张昊握紧了控制器:“可如果我们等太久,高地守不住。”
“那就弃塔。”沈逸的声音没有波动,“塔可以丢,节奏不能丢。我们不是在打防守战,是在等一个破绽。只要他们还依赖这个习惯,破绽就一定会出现。”
系统提示:官方暂停剩余1分19秒。
沈逸关闭模拟界面,战术面板上三条预判线仍在交错闪烁。他摘下耳机,指尖在唇边轻叩三下——与刚才节拍器的节奏一致。
“记住这个频率。”他说,“待会儿,我敲三下,就是信号。”
训练场的灯光暗了下去,只剩下五人终端的微光映在脸上。林悦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控制面板边缘敲击,三下短,一下长,再两下短——她在默记节奏。
张昊调整了握柄角度,将技能键位重新排列,确保在听觉提示下达的瞬间能最快响应。
苏瑶闭了下眼,再睁开时,瞳孔里映着未熄灭的战术光标。
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查看倒计时。他们的注意力已经从“能不能赢”转移到“能不能踩准那个点”。
沈逸重新戴上耳机,指尖最后一次划过控制面板,将三重信号设为最高优先级监控项。
他的手指抬起,悬在指令键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