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下顿时一片哗然!人证物证俱在,文若的悲愤不似作伪!许多旁听者看向陈九的目光已如同看一个死人。
孔希声在旁听席前排,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李严示意衙役将古籍呈上,并未立刻查看,而是看向陈九,声音更加冷峻:“陈九,文若先生指控,人证柳明薇与翰林物证古籍皆在,你有何话说?”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陈九。
陈九脸上没有任何惊慌,反而露出一丝极淡的、带着洞悉的讥诮。
他微微躬身:“回大人,草民确于澄心阁聆听过文若先生教诲,先生当日确曾出示一卷古籍,言其为前朝孤本,然,先生只展示了其中数页,谈论了教化之难,并未展示包含具体策问题目之篇章,至于先生所言一字不差之古籍内容,草民从未得见。”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文若,语气清晰而有力:“至于草民当日在澄心阁的论述,皆源于草民对民生疾苦之体察,对朝政积弊之思考。
草民于琅琊书斋拆解漕运困局,于琼林苑冒死献治水之策,其核心,皆在于格物致知,经世致用,在于洞察根本,解决实际问题。
教化入乡野,富民、均教、吏治三者缺一不可,此乃草民一以贯之之思,非因某题而发,更非拾人牙慧!
文若先生当日在场,对草民之论赞许有加,称其发前人所未发,若草民所述是提前得知考题的演练,以先生之慧眼,岂能不识?又岂会当众赞誉?”
这番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尤其是点出“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的思想连贯性,以及文若当日的“赞誉”,巧妙地反将了文若一军!
堂下不少清流官员和崔琰、徐元直等清醒学子,眼中都闪过一丝思索。
文若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陈九:“你……你强词夺理!巧舌如簧!老夫……老夫当日是被你蒙蔽!”
“蒙蔽?”陈九嘴角的讥诮更深,
“先生乃文坛北斗,学究天人,阅人无数,草民一介重伤未愈之废人,有何德何能,能在先生面前完美掩饰一场早有预谋的舞弊演练,还能赢得先生由衷赞誉?这岂非更显得先生当日赞誉……有失水准?”
这反问极其犀利!直接将文若置于一个两难境地,要么承认自己老眼昏花轻易被蒙蔽,要么承认当日的赞誉并非真心,而是别有所图!无论哪种,都对他“德高望重”的形象是沉重打击!
文若脸色由红转青,一时语塞,只能剧烈咳嗽,以帕掩面,状极痛苦。
“陈九!公堂之上,休得放肆!不得对文若先生无礼!”
冯远道厉声呵斥,及时为文若解围,但眼神深处也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陈九的冷静和辩才,远超他的预料。
李严将目光转向柳明薇,语气稍缓:“柳小姐,你乃澄心阁小会唯一在场的第三方见证者,本官问你,当日文若先生是否出示古籍?陈九是否就教化入乡野之题有所论述?文若先生所言古籍所载题目与今科考题一字不差,你是否亲眼所见?”
所有目光瞬间聚焦柳明薇!她的证词,将是关键中的关键!
柳明薇感到父亲在旁听席上投来的焦急目光,也感受到屏风后那道沉静却极具压迫感的视线。
她深吸一口气,清冷的声音在寂静的公堂响起:
“回大人,当日小女确在澄心阁,文若先生曾出示一卷古籍,言其为前朝孤本,珍重异常,先生展示了部分篇章,与在场诸位探讨教化推行之难。
先生曾就如何使教化泽被乡野黎庶发问,陈公子亦就此阐述其见解,条理清晰,颇有见地,文若先生对陈公子之论,确有赞誉。”
她陈述得客观,但字斟句酌,避开了最要害的问题。
李严追问:“柳小姐,本官问的是,你是否亲眼看见那古籍之上,记载着与今科考题完全一致的文字?文若先生是否曾展示过包含具体策问题目的篇章?”
柳明薇沉默了片刻,她能感觉到文若哀求的目光,父亲紧张的注视,以及屏风后那道等待的目光。
她想起那枚温热的玉牌,想起崔琰等人的清醒分析,想起陈九在琅琊书斋的睿智……
终于,她抬起头,声音清晰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艰难:“回大人……小女……并未亲眼得见古籍之上记载有与今科考题完全一致之策问题目全文,文若先生当日,亦未展示包含具体策问题目之篇章,先生所问,乃基于其所展示篇章内容之引申探讨。”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这证词,虽然没有直接指认文若伪造,却彻底推翻了文若“古籍上题目与今科考题一字不差”的核心指控!
她只说看到了古籍部分内容,听到了“教化推行之难”的讨论和文若的发问,但没看到具体的题目!
这等于在文若精心编织的“铁证”链条上,撕开了一道巨大的口子!
“明薇!你……”柳方正惊得差点站起来,脸色煞白。
文若更是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着柳明薇,眼中充满了震惊、愤怒和一丝被背叛的怨毒!
他万没想到,在这个关键时刻,柳明薇竟然没有完全按照他预设的剧本走!
孔希声脸色剧变,眼神示意旁听席中几个安排好的“士子代表”。
“柳小姐!你当日明明在场!文若先生痛心疾首,岂会有假?你莫不是受了什么压力?!”一个尖利的声音在旁听席响起,带着煽动性。
“对!柳小姐,事关科场公正,清流清誉,你要据实以告啊!”立刻有人附和。
柳明薇脸色微白,但眼神却更加坚定,她迎着那些质疑的目光,朗声道:“小女所言,句句属实,皆为当日在澄心阁所见所闻,不敢有半分增减,至于其他,小女不知。”
李严和赵正清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柳明薇那句“未亲眼得见古籍之上记载有与今科考题完全一致之策问题目全文”,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一瓢冰水,瞬间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