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心的藏青劲装在蛮族梯田里跑得上气不接,手里的兵书被露水打湿了角。李一的青布长衫跟在后面,指着田埂上的水闸:“你看这‘活水阵’,每层梯田都有暗渠,旱时能引山泉水,涝时能排进澜沧江——比你画的阵图巧多了吧?”
少年忽然蹲下身,指尖划过渠里的水:“慕容大人说,这是蛮族祖辈传下来的法子。”他抬头时,见慕容向晚的玄色官袍正与木慧的湖蓝官裙站在田埂那头,手里比划着什么,“他们在说改道灌溉的事?”
李一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忽然笑了:“你姐姐说过,好的治策,从来不是朝堂上想出来的,是脚踩在泥里磨出来的。”他往回走时,见蒋墨萱的石青官服正对着账本叹气,“怎么了?”
“盐商捐的二十万两,修学堂够了,可蛮族的孩子不识汉字,得请通双语的先生。”蒋墨萱往覃雪梅那边瞥,“她正带着巡捕营去寻——说当年给土司当通事的老秀才,就藏在山坳里。”
话音刚落,覃雪梅的皂色劲装已押着个穿粗布长衫的老者回来,佩刀在晨雾里闪着光:“找到了!老先生说,只要管饭,他愿教娃娃们认字!”
老者望着梯田里的水闸,忽然抹了把泪:“我爹当年就跟我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滇西啊,早该有学堂了。”
解语的银红郡主裙裾正指挥工匠给栈桥匾额上漆,“共赴”二字被描得鲜红。她见慕容向晚与木慧走来,忙指着新雕的棠花纹:“加了圈蛮族的云纹,你看配不配?”
木慧的指尖抚过雕花,忽然道:“我让雷州的瓷窑烧了批碗,碗沿画着澜沧江,碗底印着海棠——给商户们用,让他们走到哪都记得,滇西和京城是连着的。”
慕容向晚忽然从怀里摸出张图纸,是柳州新修商栈的样式:“蒋同知算过,每月能停五十艘商船,光住宿费就能补贴学堂的笔墨钱。”他往白河心那边喊,“少年人,要不要来给商栈画个防御图?防贼的那种。”
白河心立刻举着兵书跑过来,藏青劲装的靴底沾着泥:“要!我觉得商栈四周该挖壕沟,门口设吊桥,就像……就像蛮族梯田的水闸,能守能放!”
众人正笑,李一忽然指着远处的山道:“看,是大司马府的信使!”
白荷花的绯红官袍身影越来越近,手里捧着个锦盒:“二皇子说,滇西的事办得好,特赏了这面‘棠心’旗。”她展开旗面,中央是朵盛开的海棠,四周绣着“柳州”“雷州”“蛮族”“商队”的小字,“他还说,等学堂开课,要亲自来当先生,教娃娃们读《诗经》。”
老者忽然对着旗子跪下,粗布长衫的肩抖得厉害:“皇上……还记得我们蛮族啊……”
暮色降临时,蛮族的篝火在梯田旁燃起。蒋墨萱教商户们登记住宿,覃雪梅给老者递去新做的棉鞋,解语指挥工匠挂起“棠心”旗,慕容向晚与木慧分发给孩子们雷州来的糖块,白河心趴在石头上画商栈的防御图,李一和白荷花坐在火边,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忽然想起多年前在伊川的那个冬夜。
“你看,”白荷花的声音裹着暖意,“当年救鬼子六,是为清淤;如今通商路,是为活水——淤清了,水活了,这滇西的根,才算扎稳了。”
李一点头时,见白河心举着图纸跑过来,藏青劲装的身影在火光里跳动:“爹!慕容大人说我这图能用!”
远处的澜沧江面上,商船的灯火连成串,与天上的星子交相辉映。栈桥的“共赴”匾额在晚风里轻晃,映着“棠心”旗的红光,像颗落在滇西大地上的暖太阳。
这夜的柳州,没有了往日的争执,只有篝火的暖,笑语的甜,和一群为“同根”二字,合力绘出的新图。而那图上的每一笔,都浸着桂香,沾着江露,藏着所有人对安稳日子的盼——就像那面“棠心”旗,无论飘在滇西的风里,还是京城的檐下,都在说:心在一起,哪里都是家。